写在美股大跌之际:中国最终将超越美国的内在逻辑
港美股 · 陈永 · 2020-03-03 · 股权代码:

在道琼斯连续三天下跌1000点的这个时点写这个话题,会给人哗众取宠的肤浅观感。

在道琼斯连续三天下跌1000点的这个时点写这个话题,会给人哗众取宠的肤浅观感。



毕竟,发端于2009年6440点的道琼斯牛市,至今已经持续运行了11年,最高上摸近30000点。



可以简单认为翻了近5倍。



回望我们大A股,上证指数还停留在10年前的3000点区间,即便是3000点这个关口,怎么焊都焊不牢固。



我们拿什么去说超越美国这个大话?



1、



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比美国好吗?



不好说——



当我们为国家集中全国医疗资源去援助武汉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忘记,这场疫情如此强大的破坏力,缘于部分官员的一手遮天。
美国的政治制度优于中国吗?



不见得——



美国虽然有令人羡慕的民主制度,但是也要认识到,枪支泛滥也是这种制度下取悦选民的产物。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社会制度。每种社会制度都有其优劣之处,各有其适用的土壤。



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政治制度,难言优劣之分。



是我们的国民素质胜于美国吗?



这个方面更难以比较。



一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高,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时代青年,基本杜绝了插队、随地吐痰等诸多不文明现象,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力军,大体实现了与国际主流文明的接轨。



另一方面,中西方思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西方人多有逻辑思辨的传统,而东方人更注重情感感性。两种不同维度的东西,也很难横向对比。



再者,素质是一个非常个体化的事情,和国家没有关系。《圣经》中就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语:“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地域黑是一件挺无聊也无趣的事情。



是中国的公司更优秀吗?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积累,在和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企业的治理逐渐规范和完善,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的公司高速发展,成为市场经济强劲发展的动力。



然而,如果注意到我们资本市场鸡犬升天的“主题投资”,真正具备价值投资的公司数量还不是很多。应该对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心知肚明。



毕竟,在这个地球村,我们能够叫得出名头的公司,只有一家还没上市的华为。



2、



当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没有比较优势的时候,我们看好自己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是单纯的爱国主义与民粹主义吗?



显然不是的。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明白当代社会运行的核心动力是什么。



那就是:有效需求!



有多大的需求,就意味着有多大的市场,意味着生产产能的扩张边界,意味着单位成本有效降低的程度,意味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个逻辑回答了中国人为什么是高科技杀手,可以把高科技做成白菜价——那是因为在中国市场出现之前,还没有一个这样14亿的市场,以至于把单位成本降低到如此之低。



需求端的旺盛,要求生产端进行扩张;需求端的稳定,彰显生产端的稳定;需求端的萎缩,意味着生产端的收缩。



资本天然要求广阔的市场,客观要求人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以实现资本的价值。



所以,人的消费化,是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生活在这个时代人的宿命——“娱乐至死”,是这个宿命的真实写照。



然而,人的消费化,是有极限的。



这个极限,一体现在人口基数,二体现在贫富差距。



3、



在农业社会,人口众多是负担,自然灾害会导致民众流离失所;在城市化的今天,人口基础代表的则是消费能力,代表的是繁荣与兴旺。



环顾国内,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逐渐走在边缘化的路上;拥有人口红利,是城市成为区域乃至国内中心城市的基础性条件。



国家也是这样。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才流入国,流入的不仅仅是人才,也是人口;



欧盟的政治精英以欧元为原动力,持续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引进中东的穆斯林人群,其目的也是显而易见,为的是建立一个地大物博的联邦制欧洲帝国;



每一个国家的政治精英,都在为自己本土的未来未雨绸缪。



而中国,这个以14亿人口为基础,以高铁紧密连接起来的统一市场,已经一个蔚为大观。



这是中国超越日本的奥秘,也是中国最终将会超越美国的内在逻辑。无关乎种族、国家、政治、公司治理,而是经济内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个客观规律,源于资本天然追逐利润的本性。只要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本的时代,就无法摆脱这个规律发挥作用。



不然,特斯拉来中国投资是喝西北风吗?



当然,人口基数不等于消费力。按照曹德旺先生的公开说法,“13亿人当中有消费能力的不到2亿,9亿到10亿人没有消费能力。有的只是人口,没有消费能力”。



贫富差距是整个世界的难题,中国如此,美国也不例外。按照公开的报道,美国最富裕的1%人群掌握美国社会财富的32%,最富裕10%的人群拥有社会财富的70%。



然而,由于制造业的持续外流,美国的低端制造业已经完全空心化。量化宽松政策除了能够扩大贫困差距,提升基尼系数,让有产者更富裕,让无产者更赤贫,似乎对经济的成长并没有太多的裨益。



美国的货币政策,已经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相对来说,扩大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中国还有一定的时间窗口。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这个目标,不仅仅体现了我党的执政宗旨,也是实现我们国家强大消费力的一个重要政策举措。



4、



美国曾经努力过。



奥巴马总统呕心沥血搞了一个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成功避开了中国,构建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围绕“生产——消费”的完整闭环。



特朗普总统上台后的第一时间,立刻选择退出。



所以我们都亲切的称呼特朗普为川建国,在有意与无意之间,他的诸多政策取向都为我们的困境解了围。



当然,我们也埋了很多伏笔。



美国有谷歌,我们有百度;美国有亚马逊,我们有阿里巴巴;美国有FB,我们有微信;美国有特斯拉,我们有比亚迪……



大家都已经知道,除了阿里巴巴和微信做得相对成功,百度和比亚迪都算不上成功。



很多人都把屏蔽FB理解为政治层面的事情,但是大家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国人都用美国的这些产品,



——我们只不过是美国产业链消费终端中的一环。



——中华民族断难有复兴的那一天。



所谓“韬光养晦”,大概就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