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非农就业数据强劲,加上参议院预算法案落地、美越贸易关系改善等支持下,纳指和标普均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美国就业增量一半来自政府岗位,持续性或有限,私人就业靠高度依赖医疗保健,缺乏全面的稳定性。
同时,失业率回落,在于参与率下降,制造业已连续两个月录得负增长,服务业也在降温,因此宏观可能不如表面稳健。重要是新法案将令赤字继续攀升,限制了财政空间,未来对冲经济下行的手段或只有降息。
在上述背景,美元大概要持续走弱,而美元贬值叠加20%的最低税率门槛,或对大多亚洲出口商构成双重打击。
乐观看,越南20%关税虽然高于预期,但消除了一些不确定性,而且目前港股的服装企业大多表示其核心客户没有要求分摊新增成本,盈利能力短期能持续。
例如晶苑国际,美国收入占近40%,其中80%产自越南,其核心客户优衣库(占36%)、阿迪达斯(约5%)和彪马(3-5%)自四月以来未提出成本分摊要求。
基本上,要代工企业完全吸收成本的可能性较低,而且若仅分摊美国关税成本,对欧盟及其他亚洲地区的客户也是有失公允。
另外,申洲国际的大股东于4月和6月均有增持,可能觉得订单能见度还是很高。公司对美收入敞口约16%,Q1-Q3订单保持稳定,并亦维持今年10%的扩产计划。
其大客户耐克虽然季度业绩和指引好于预期,但仍然有去库存的需求,虽然其他核心客户订单依然强劲,但股价要有所表现,大概要等耐克有更多触底反弹的迹象。
市场方面,虽然盘中有异状,但重磅科网股继续拖累恒指。
阿里宣布了发行CB,虽然存在溢价,但反映出不断砸钱的后果。近年阿里出售了高鑫零售、银泰百货等非核心资产,不知道还能分拆哪些业务来支撑其巨额capex。
阿里去年9月入通后,内资持续买入,但上个月开始减持,只能寄望这种追涨杀跌不会令股价跌破4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