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白云山(0874.HK):业务持续增长,分拆广药能否释放内在价值?
港美股 · 周知 · 2019-12-12 · 股权代码:0874.HK
优劣分明的白云山,对于能否实现价值回归,或许所缺的仅是时间。
作为在内地及香港均上市的白云山于
2
0
1
9
年
9月1
0
日公告称将分拆旗下的子公司广州医药于香港联交所上市,此外白云山的股价自
2
0
1
9
年
5月2日最高点的4
1.53
元跌至
1
2
月
6日的收盘价为2
3.15
元,现时基本又到了近几年的低位,于此同时白云山业绩持续增长,而市场给予仅
1
0
PE的白云山是否还存在投资价值?
资料:
wind
一、
大健康、大南药稳健增长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
医药健康产业,是南派中药的集大成者,其中中成药生产、医疗物流的规模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同时大健康板块中拥有全国知名品牌王老吉
。
主营业务主要分为大健康、大南药、大商业,其中广州医药营收占大商业比重高达
9
6%
,因此分拆广州医药上市后,白云山基本以大健康及大南药业务为主。
从近一两年来看,大健康及大南药业务成长性明显加快。
大健康业务在过去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仅为
6
.98%
,但在
2
017-18
年同比增长均实现
1
0%
左右,截止
1
9
年
H
1
实现营收
5
8.54
亿元,同比增长
1
0.98%
,几近三年维持低双位数的增长。
大健康业务主要包括
王老吉凉茶、灵芝孢子油胶囊、龟苓膏等
,其中
营收规模主要取决于凉茶王老吉的销量,王老吉近一两年也算顺风顺水,内靠整顿
“绿盒”、梳理经销渠道,外因竞争对手加多宝业务混乱,量价齐升推动大健康业务增长。
尤其王老吉如今的销量已占
7
0%
市场率,可见凉茶行业规模不大,因此
公司
也开始谋求品牌多元化,即
依托王老吉品牌继续拓展王老吉
+的饮品种类
,
以及开拓其他饮品,如最近的
茉莉凉茶、
刺柠吉饮料等产品
在上半年上市,对下半年业绩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性
。
凭借一直以来丰富的经销渠道资源以及王老吉品牌影响力,即使以最极端情况来看,王老吉凉茶市份额大概率能够维持
6
5%-75%
,唯一的不确定性就是其它新开拓的产品反应平平,尚不算出众,但受益新增品种的增量,基本能够填补王老吉流失的份额,因此大健康业务的增长率大概率能够维持在
5
%-10%
。
公司另一拳头业务大南药成长性高于大健康业务
。营收规模持续上升,虽
2015-18
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1
2.54%
,但实际上大南药营收自
2
0
1
7
年起增速加快,截止
1
9
年
H
1
实现营收
6
7.61
亿元,同比增长
3
0.37%
。
其中大南药业务主要包括化学药及中成药。
资料:
YY港股圈
(
1)化学药过去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
7.89%
,截止
1
9
年
H
1
实现营收
3
8
亿元,同比增长
2
9.61%
。
化学药
产品主要
包括头孢硫脒、头孢克肟、阿莫西林、枸橼酸西地那非
(“金戈”)
等。产品种类虽多,
但药品类爆款仅有金戈
支
撑
业绩成长,
销量同比增长
2
0.45%,其余
大部分
化学药销量
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且化学药多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少。
今年以来,化学药产品如
头孢呋辛酯片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
并
于
9 月中标首批仿制药品种全国集中采购
;
盐酸美金刚片于
9月拿到药品注册批件
等一系列现况,将为公司
Q
4
的业绩产生正面效应。
但总体来讲,
化学药的成长性能够维持
1
5%
以上的增长。
资料:
YY港股圈
(
2)
在中成药方面,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仅为
6
.03%
,营收长期稳定但持续成长性不足。
虽然
1
9
年
H1的营收为
29.61
亿元,同比增长
3
7.4%
,但若剔除并表的王老吉药业后,实际增速一般。
旗下拥
有中一药业、陈李济药厂、奇星药业等
10多家中华老字号药企
,在售产品多如牛毛,如
华佗再造丸、板蓝根颗粒系列、安宫牛黄丸、滋肾育胎丸、
舒筋健腰丸、夏桑菊颗粒等
数十品种。
近段时间即将到期的中成药产品逐一通过再注册,延长
1-3
年的销售期限,对中成药业务在国内尤其华南地区拥有明显的中成药品牌、品种等优势,因此未来
1
-3
年的业绩具备稳定性。
资料:
YY港股圈
公司大健康及大南药稳定成长之余,实际上盈利能力并不算差。
大健康业务及大南药业务的毛利率在
2
016-19
年
H
1
均维持的
40%
-
50%
附近,受惠王老吉提价,大健康业务毛利率上升至
49.58%
;而中成药及化学药虽各有缺点,但赚钱能力依然比较强劲。
但若计入毛利率不到
1
0%
的大商业业务,表上则会严重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资料:
YY港股圈
另一方也可见到一直以来公司销售费用是成本支出的大头,其次是管理费用,这两大费用对利润的影响较大,且研发费用支出少,也令市场忧虑产品持续性的问题,毕竟总不可能一直吃老本。
但换个角度来看,销售费用支出过大并不难理解,以普药为主的白云山,不得不依赖渠道,只是新推的产品尚未体现竞争力,而老产品销量却开始出现颓势。
不得不提的是公司在化学药研发方面的能力依然偏弱,以
2
0
1
8
年为例,公司研发费用支出为
5
.85
亿元,仅占营收比
1
.39%
,虽然表示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但从费用支付上来看,总结两个字:颇慢。
资料:
YY港股圈
另外公司一连串的并表,推动净利润高速增长,从扣非净利润来看,实际上白云山的净利润增速也比较快,
2
0
1
9
年
1
-9
月扣非净利润为
2
7.46%
,同比增长
2
5.86%
。
不断上升的净利润,按理
EPS也会随之增加,但因过去经常新增大量股本,导致EPS难以提高,如
2012
年吸收合并白云山
A新增4
.46
亿股本、
1
3
年定增
0
.34
股本并购广药旗下的公司、
1
6
年融资
7
8
亿,定增
3
7
亿股;
2012
年
-
2013
年的新增股本能够通过新增资产填补部分权益,但
2
0
1
6
年的定增则是在
2
017
年才开始用于项目投资,这也就是为什么看白云山业绩好但却始终难以上涨的原因。
资料:
YY港股圈
二、
分拆广药,现价或现小量烟蒂
截止
2019
年
H
1
,公司大商业营收为
2
05.27
亿元,其中并表后的广药实现营收
1
99.02
亿元,占比
9
6.96
%,净利率仅为0
.84%
广药主要负责医药分销、零售业务,这部分业务属于
“重资产、盈利能力弱
”
,也是导致白云山财务结构恶化的主要原因,此外受
“两票制”影响,对营收造成明显影响。
但换个角度来看,过去一两年的医药商业板块均值在
1
0-15
PE附近徘徊,而白云山如今整体的PE也仅为
10
PE,因此,如果广药日后以
10
PE上市,对于白云山来说不仅能够重新梳理现有业务,给市场一个明确的财务结构,而且也有利于对现有的大南药、大健康业务的估值进行重估。
此外也看到白云山过去的一两年对体内的业务进行收购,拥有大量现金的白云山来说,并不缺乏外延并购的可能性,只要它想,就能快速提升创新能力的短板。
三、
结语
白云山
兼具快消
、
医药企业
的两大
属性
。
从快消角度
来看
,白云山取得王老吉商标后,利用品牌和资金优势
迅速多元化发展,此外核心产品王老吉也从过去的
价格战
转向注重利润,提价销售。
从医药角度来看,中成药空有品牌优势,利润贡献有限;化学方面则仿制药前景不再乐观,创新药能力尚未体现。
如今叠加广药可能分拆上市实现价值重估的效益。
优劣分明的白云山,对于能否实现价值回归,或许所缺的仅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