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元征科技(2488.HK):携手阿里,如何撬动汽车后市场?
港美股 · 丫丫表弟 · 2019-12-02 · 股权代码:2488.HK
阿里回归成港股今年以来一大标志性事件,首日上市突破4万亿市值更令市场为之振奋。
阿里回归成港股今年以来一大标志性事件
,首日上市突破
4
万亿市值更令市场为之振奋。
作为市值最高的中国上市公司
,
阿里在各个领域上有着广泛的投资和布局
。对于港股投资者而言,熟悉的相关概念股可能只停留于阿里影业以及阿里健康。
但事实上,阿里的布局不止于阿里
...
一间深耕车后市场近
30
年的龙头公司
-
元征科技(
2488.HK
),也被阿里看中。
去年
11
月,元征与天猫技术订立合作协议,同意动用彼此各自的资源、专长及经验,在车后市场上达成深度合作。
一个车后市场
30
年老兵,一个互联网巨头,又如何能携手
撬动这个万亿市场?
一、
汽车后市场:规模万亿级别
中国汽车产业虽然起步发展较晚
,但自
2009
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越美国以来,
已连续
10
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
。
截止
201
8
年底
,
中国汽车保有量
2.
4
亿辆,有望
2020
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保有量市场
。
其中,
车后市场不但已成为一个万亿级市场
,更是产业发展的新焦点。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2018
年中国车后市场行业规模达
1.29
万亿,同比增长
20.6%
。
另根据德勤发表的《
2019
中国汽车后市场白皮书》,目前中国保有车辆平均车龄
4.9
年,对照国外市场用车经验,车辆超过
5
年后将迎来大型维修保养高峰期。
在
“车龄
+
保有量”双重动力下,
车后市场将迎来拐点,未来几年需求巨大。
最重要的是,相比美国成熟市场,中国市场集中度仍然非常低。
美国汽配件领域有着四大连锁企业,每只市值都屹立于百亿美元以上。而中国至今仍没有可与之等量对标的上市巨头或是独角兽,即使是成立
8
年的途虎养车,其估值也仅约
11
亿美元。
在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行业
上下游分散
的状态下,
车后市场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
也令各巨头虎视眈眈。
二、阿里
的布局
,独角兽
的
出现
阿里在车后市场涉足颇早,但在探索早期出手颇为谨慎。
2015
年
4
月,阿里整合旗下汽车相关业务,成立了阿里汽车事业部。
2016
年
6
月,阿里汽车上线“阿里车码头”项目,
试水
O2O
模式,通过与第三方车后服务门店合作,为用户提供洗车美容、检测养护等一站式车后服务。
然而,
车后市场
不但
服务环节多
、
商业模式
也
多
,单是汽车
保养
已包括
外部清洗、更
换
电瓶、刹车片
等多个项目。
来源:网络
在此情况下,
互联网的单点突破
模式难以
走通
。
实际上,对
车后市场
来说,
相
比
线上能力,线下门店和供应链整合能力
更为重要。
做好线上推广容易,但如果没有线下服务配合,消费者很难拥有良好的体验。
而且,仅仅做洗车美容,对技术和素质要求或许还相对较低,而一旦涉及检测保养等后续服务,就需要专业化人才以及稳定的零配件供应链。
因此,即使是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但面对着
单店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等多种因素
下,试水成果也未如理想。
车码头模式虽然未能成功,但也是基于过去几年这些在各零售领域上的持续探索,才成就了现今阿里在新零售上的成功,产生了
盒马鲜生
这一个新零售代表。
事实上,不论是是阿里的
盒马鲜生
或是腾讯的永辉超市,其模式能取得突破,离不开三个要素:
SaaS
的管理系统、配件供应链和技术供应链。
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单做其中一部份都不能搭建一个产业闭环,随时更会变成一个坑。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这也意味着,
企业必须有着车后
全链条的视野
,包括
销售
、
仓储
、
运输
、
维修
等各方面,
才能有所作为。
在这层面上,
巨头
要靠一己之力整合行业难度也更大,
寻找在行业己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合作共羸,更为明智。
2018
年
8
月,阿里把汽车后市场业务剥离出来,联手康众汽配、汽车超人,成立合资公司“新康众”。
在新康众背后,
一个是全国最大的线上车主流量平台,约有
1.4
亿车主数据的阿里;一个是在供应链、汽服门店
SAAS
、门店整合和车主服务领域等方面占据行业优势的汽车超人;一个是在全国布局了
500
多家直营汽配门店、供应链体系成熟的康众汽配。
从线上流量到线下终端,
三者天然互补,令新康众成为了车后市场全产业
链上
的独角兽。
来源:网络
根据介绍,
新康众目标是通过优势资源聚焦全行业汽配,以
B2B
模式切入,以客户为中心、以供应链为核心,让采购、售后、服务更趋标准化。
不同于以往的供应链模式,新康众会做全品类产品,除易损件外,还会增加轮胎、全车零件等内容。
尽管如此,要
线上线下打通车后市场全服务链,让车主在一家平台上就可以享受到洗车、修车、保险代理、融资租赁等一条龙的服务
,
还要依靠更多合作伙伴将服务延伸,才能
实现
一个完整的
生态闭环
。
在这方面,
凭借
在
车辆诊断近
30年的积累
,
元征
能在大数据上作出巨大贡献,这亦是阿里是看中两者间协同效应的重要关键。
三、
元征的助力,协助生态延伸
元征以传统的
汽车诊断设备
起家,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
业。
随着
互联网
的飞跃式发展,公司早已嗅到大
数据
的重要性,于近年来推出
联网的诊断设备
,
将每个诊断报告自动上传到云端,转化为自身的数据库
,目前数据库后台每天收到约
40
万份汽车诊断报告。
2019
年上半年,元征收集约
7,300
万份汽车维修数据报告,同比增量
2,100
万,增幅
40%
;诊断报告覆盖车辆数约
2,000
万辆,同比增量
992
万辆,增幅
98%
;截止报告期累计收集约
3.5
亿份汽车维修数据报告,覆盖车辆数约
4,000
万。
以数据为基础,以
SAAS
为形态,元
征便能在更多场景释出价值,协助阿里在
产业链延伸
,例如
向汽车保养、金融保险、二手车销售等各方面。
来源:元征
目前,
基于自身数据库,元征正逐步向
“诊断
SAAS
云服务商”演进,为行业赋能的同时,亦发挥数据库的价值。
一方面,相比仅
依靠技师的判断,
元
征的联网诊断设备能提供更科学的分析处理,产生更多的增值服务;
另一方面
,
科学的处理方法能进一步将服务标准化,而其重要性对连销店的意义不言而喻,
统一而高效的服务才能让用户拥有更好体验。
除此之外,
针对
汽车供应链普遍存在信息透明度低、协调困难等痛点,
元征也探索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的存储方式,最大特点就是不可篡改以及可溯源的,亦因此大幅提高了数据的公信力以及其相应价值。
截至
2019
年
10
月
31
日,元征累计申请区块链相关专利已达至
325
件,而在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更是全球排名第六,排名仅次于阿里、平安、以及由腾讯发起的微众银行等。
来源:
IPRdaily
,数据截止
10
月
25
日
最重要的是,
元征更成功将区块链技术落地
,
借力实现产业升级
。
2018年4月,元征发布了全球第一个汽车区块链应用“元征车链平台”。
车链平台将汽车服务业供应链的上下游串联在一起,并将所有节点的数据进行了共享,在简化上下游交易流程的同时,目的是打造一个无中心化、全流程可追溯的供应链信用机制以及汽车商业新生态。
简单而言,对于阿里想打造的车后全链条,元征的区块链技术能发挥重大作用。
2019年3月30日,天猫车站认证体系正式发布。
根据规划,
5年内,全国5万家汽修门店的招牌上都将陆续出现“天猫车站”标识,为2亿车主提供可信赖的汽车维修保养服务。
对于车主用户来说,未来只需通过天猫、高德地图等阿里旗下的
App,便能预约“天猫车站”的服务,更可填入车型后提前得知所需的配件和服务时间等,让车主省却时间的同时,亦能享受品质服务。
另外,
车主可以在在这些
App内建立自己的车辆档案,自动记录每次保养后的维修信息,
而下次的保养提示也会自动出现在车主的
APP上。
而且,
车主能够扫描配件上的二维码,追溯配件货源,得知制造商、经销商等相关信息,避免假货问题,而配件价格也将变得公开透明,让车主避免被漫天要价。
除此之外,
对背后的供应链而言,
数据共享能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令上下游关联度越来越强。
比如,只要知道某区域有多少某车型的用户,就能根据数据模型估算出应该备多少零部件,实现更好的存货管理。
同时,
基于新康众
在全国近
30个省份拥有共计近600个仓库,可实现“五公里30分钟送达”,不但大大缩短修车时间,更能提供90%以上的汽车零配件。
上述一切均会大大提高车主的体验,而
背后的重点之一就在于数据开放
共享以及
数据的公信力,这也是天猫车站
认证体系的核心
。
通过
区块链技术,
整个阿里汽车生态中的数据,包括用户、车辆、配件等信息
便能变成
不可篡改以及可溯源,在提升用户
信任的同时,也简化了上下游的交易流程,并
让采购、售后、服务更趋标准化。
行业要变得更加透明,这样才能建成车后市场服务诚信体系,让用户逗留在闭环生态内,也让元征的数据和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发挥。
来源:网络
四、结语
面对
万亿级规模的中国车后市场,
元征能
依托自身在产业链的地位和资源优势,为传统产业赋能的同时
,
亦可体现出公司的价值。
元征在全国多达几十万台的汽车检测设备以及一个拥有
40
万注册维修技师的平台,将成为阿里车后市场布局中最重要的数据抓手;
而公司丰富的
区块链技术储备,亦将成为背后产业链升级的重要助力。
随着阿里的布局趋向完善,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也会逐步增加,并为元征
提供更多的延展空间
,让汽车大数据转化成规模收入。
一个车后市场
30
年老兵,一个互联网巨头
,优势互补强强联手,能
产生多少的协同效应?
这一切的后续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