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征科技(2488.HK):携手阿里,如何撬动汽车后市场?
港美股 · 丫丫表弟 · 2019-12-02 · 股权代码:2488.HK

阿里回归成港股今年以来一大标志性事件,首日上市突破4万亿市值更令市场为之振奋。


阿里回归成港股今年以来一大标志性事件,首日上市突破4万亿市值更令市场为之振奋。
 
作为市值最高的中国上市公司阿里在各个领域上有着广泛的投资和布局。对于港股投资者而言,熟悉的相关概念股可能只停留于阿里影业以及阿里健康。
 
但事实上,阿里的布局不止于阿里...一间深耕车后市场近30年的龙头公司-元征科技(2488.HK),也被阿里看中。
 
去年11月,元征与天猫技术订立合作协议,同意动用彼此各自的资源、专长及经验,在车后市场上达成深度合作。
 
一个车后市场30年老兵,一个互联网巨头,又如何能携手撬动这个万亿市场?
 
一、汽车后市场:规模万亿级别
 
中国汽车产业虽然起步发展较晚,但自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越美国以来,已连续10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
 
截止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2.4亿辆,有望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保有量市场
 
其中,车后市场不但已成为一个万亿级市场,更是产业发展的新焦点。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车后市场行业规模达1.29万亿,同比增长20.6%
 
另根据德勤发表的《2019中国汽车后市场白皮书》,目前中国保有车辆平均车龄4.9年,对照国外市场用车经验,车辆超过5年后将迎来大型维修保养高峰期。
 
“车龄+保有量”双重动力下,车后市场将迎来拐点,未来几年需求巨大。
 

 
最重要的是,相比美国成熟市场,中国市场集中度仍然非常低。
 
美国汽配件领域有着四大连锁企业,每只市值都屹立于百亿美元以上。而中国至今仍没有可与之等量对标的上市巨头或是独角兽,即使是成立8年的途虎养车,其估值也仅约11亿美元。
 

 
在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行业上下游分散的状态下,车后市场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也令各巨头虎视眈眈。
 
二、阿里的布局,独角兽出现
 
阿里在车后市场涉足颇早,但在探索早期出手颇为谨慎。
 
20154月,阿里整合旗下汽车相关业务,成立了阿里汽车事业部。
 
20166月,阿里汽车上线“阿里车码头”项目,试水O2O模式,通过与第三方车后服务门店合作,为用户提供洗车美容、检测养护等一站式车后服务。
 
然而,车后市场不但服务环节多商业模式,单是汽车保养已包括外部清洗、更电瓶、刹车片等多个项目。
 

来源:网络
 
在此情况下,互联网的单点突破模式难以走通
 
实际上,对车后市场来说,线上能力,线下门店和供应链整合能力更为重要。
 
做好线上推广容易,但如果没有线下服务配合,消费者很难拥有良好的体验。
 
而且,仅仅做洗车美容,对技术和素质要求或许还相对较低,而一旦涉及检测保养等后续服务,就需要专业化人才以及稳定的零配件供应链。
 
因此,即使是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但面对着单店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等多种因素下,试水成果也未如理想。
 
车码头模式虽然未能成功,但也是基于过去几年这些在各零售领域上的持续探索,才成就了现今阿里在新零售上的成功,产生了盒马鲜生这一个新零售代表。
 
事实上,不论是是阿里的盒马鲜生或是腾讯的永辉超市,其模式能取得突破,离不开三个要素:SaaS的管理系统、配件供应链和技术供应链。
 
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单做其中一部份都不能搭建一个产业闭环,随时更会变成一个坑。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这也意味着,企业必须有着车后全链条的视野,包括销售仓储运输维修等各方面,才能有所作为。
 
在这层面上,巨头要靠一己之力整合行业难度也更大,寻找在行业己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合作共羸,更为明智。
 
20188月,阿里把汽车后市场业务剥离出来,联手康众汽配、汽车超人,成立合资公司“新康众”。
 
在新康众背后,一个是全国最大的线上车主流量平台,约有1.4亿车主数据的阿里;一个是在供应链、汽服门店SAAS、门店整合和车主服务领域等方面占据行业优势的汽车超人;一个是在全国布局了500多家直营汽配门店、供应链体系成熟的康众汽配。
 
从线上流量到线下终端,三者天然互补,令新康众成为了车后市场全产业链上的独角兽。
 

来源:网络
 
根据介绍,新康众目标是通过优势资源聚焦全行业汽配,以B2B模式切入,以客户为中心、以供应链为核心,让采购、售后、服务更趋标准化。
 
不同于以往的供应链模式,新康众会做全品类产品,除易损件外,还会增加轮胎、全车零件等内容。
 
尽管如此,要线上线下打通车后市场全服务链,让车主在一家平台上就可以享受到洗车、修车、保险代理、融资租赁等一条龙的服务还要依靠更多合作伙伴将服务延伸,才能实现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
 
在这方面,凭借车辆诊断近30年的积累元征能在大数据上作出巨大贡献,这亦是阿里是看中两者间协同效应的重要关键。
 
三、元征的助力,协助生态延伸
 
元征以传统的汽车诊断设备起家,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随着互联网的飞跃式发展,公司早已嗅到大数据的重要性,于近年来推出联网的诊断设备将每个诊断报告自动上传到云端,转化为自身的数据库,目前数据库后台每天收到约40万份汽车诊断报告。
 
2019年上半年,元征收集约7,300万份汽车维修数据报告,同比增量2,100万,增幅40%;诊断报告覆盖车辆数约2,000万辆,同比增量992万辆,增幅98%;截止报告期累计收集约3.5亿份汽车维修数据报告,覆盖车辆数约4,000万。
 
以数据为基础,以SAAS为形态,元征便能在更多场景释出价值,协助阿里在产业链延伸,例如向汽车保养、金融保险、二手车销售等各方面。
 

来源:元征
 
目前,基于自身数据库,元征正逐步向“诊断SAAS云服务商”演进,为行业赋能的同时,亦发挥数据库的价值。
 
一方面,相比仅依靠技师的判断,征的联网诊断设备能提供更科学的分析处理,产生更多的增值服务;
 
另一方面科学的处理方法能进一步将服务标准化,而其重要性对连销店的意义不言而喻,统一而高效的服务才能让用户拥有更好体验。
 
除此之外,针对汽车供应链普遍存在信息透明度低、协调困难等痛点,元征也探索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的存储方式,最大特点就是不可篡改以及可溯源的,亦因此大幅提高了数据的公信力以及其相应价值。
 
截至20191031日,元征累计申请区块链相关专利已达至325件,而在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更是全球排名第六,排名仅次于阿里、平安、以及由腾讯发起的微众银行等。
 

来源:IPRdaily,数据截止1025
 
最重要的是,元征更成功将区块链技术落地借力实现产业升级
 
2018年4月,元征发布了全球第一个汽车区块链应用“元征车链平台”。
 
车链平台将汽车服务业供应链的上下游串联在一起,并将所有节点的数据进行了共享,在简化上下游交易流程的同时,目的是打造一个无中心化、全流程可追溯的供应链信用机制以及汽车商业新生态。
 
简单而言,对于阿里想打造的车后全链条,元征的区块链技术能发挥重大作用。
 
2019年3月30日,天猫车站认证体系正式发布。
 
根据规划,5年内,全国5万家汽修门店的招牌上都将陆续出现“天猫车站”标识,为2亿车主提供可信赖的汽车维修保养服务。
 
对于车主用户来说,未来只需通过天猫、高德地图等阿里旗下的App,便能预约“天猫车站”的服务,更可填入车型后提前得知所需的配件和服务时间等,让车主省却时间的同时,亦能享受品质服务。
 
另外,车主可以在在这些App内建立自己的车辆档案,自动记录每次保养后的维修信息,而下次的保养提示也会自动出现在车主的APP上。
 
而且,车主能够扫描配件上的二维码,追溯配件货源,得知制造商、经销商等相关信息,避免假货问题,而配件价格也将变得公开透明,让车主避免被漫天要价。
 
除此之外,对背后的供应链而言,数据共享能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令上下游关联度越来越强。
 
比如,只要知道某区域有多少某车型的用户,就能根据数据模型估算出应该备多少零部件,实现更好的存货管理。
 
同时,基于新康众在全国近30个省份拥有共计近600个仓库,可实现“五公里30分钟送达”,不但大大缩短修车时间,更能提供90%以上的汽车零配件。
 
上述一切均会大大提高车主的体验,而背后的重点之一就在于数据开放共享以及数据的公信力,这也是天猫车站认证体系的核心
 
通过区块链技术,整个阿里汽车生态中的数据,包括用户、车辆、配件等信息便能变成不可篡改以及可溯源,在提升用户信任的同时,也简化了上下游的交易流程,并让采购、售后、服务更趋标准化。
 
行业要变得更加透明,这样才能建成车后市场服务诚信体系,让用户逗留在闭环生态内,也让元征的数据和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发挥。
 

来源:网络
 
四、结语
 
面对万亿级规模的中国车后市场,元征能依托自身在产业链的地位和资源优势,为传统产业赋能的同时亦可体现出公司的价值。
 
元征在全国多达几十万台的汽车检测设备以及一个拥有40万注册维修技师的平台,将成为阿里车后市场布局中最重要的数据抓手;
 
而公司丰富的区块链技术储备,亦将成为背后产业链升级的重要助力。
 
随着阿里的布局趋向完善,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也会逐步增加,并为元征提供更多的延展空间,让汽车大数据转化成规模收入。
 
一个车后市场30年老兵,一个互联网巨头,优势互补强强联手,能产生多少的协同效应?这一切的后续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