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复盘:不断新高
港美股 · 丫丫表弟 · 2024-02-22 · 股权代码:

不断新高

英伟达的业绩超预期,再次突显出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国内其实也不乏科技,例如新能源汽车放在全球优势领先,但目前只是停留在国内卷,车款的迭代速度如手机一样,未能体现应有的回报,例如小鹏便表示未来3年推出30款新车。车企不具备出海能力的话,短期日子相信会越来越难过。
顺带一提,吉利母公司旗下的豪华车厂路特斯将于明天开始在美股交易,合并后股权估值接近70亿美元,比港股的吉利汽车市值低约30%。
根据公司于23年1月的ppt展示,预计到2023,至2025年,营收分别实现22亿美元/62亿美元/85亿美元,毛利率从14%提高至23%,预期约一半的销量增长来自中国市场。
回归现实,于2023年上半年,路特斯仅实现营收1.3亿美元,亏损3.5亿美元,虽然数据相比过往两年逐渐向好,但与预计还是相差太远。
不过,美股对新品牌的疯狂程度并不低,越南品牌VinFast市值仍有120亿美元,Rivian 和Lucid也分别达到140亿和85亿,这两者2023年也只是交付了近5万台和逾6000台汽车,一如既往的差。
今天股市行情没什么好说,继续是逼空行情,而日本股市突破历史新高。日本这轮牛市的起点在于巴菲特于2023年访日,配合日本企业的治理改革。于2023年3月,东京证券交易要求PB长期低于1倍的企业改善。
国内目前都对国企提出类似要求,例如中石油已表示将市值表现纳入管理层年度业绩考核,从股价变化(个股对比、综合指数对比)和市场形象(资本运作表现、资本市场奖项、监管机构纪律处分)两个方面,对市值表现进行量化评价。
但感觉上还是比较虚,要求企业直接提出股东回报计划,看每季度能否落实,应该会更好。
今天除了不少高息股不断新高,携程集团也创了回港上市后的新高。公司23年Q4收入,同比增长105.5%,比疫情前水平高出24%,符合预期。另外,公司从2023年9月至今购买了2.24亿美元的ADS,并于2024年2月批准了3亿美元的资本回报计划,可以通过股份回购、现金股利或两者结合的方式实施。
携程的逻辑去年说过,主要是利润更高的出境旅游复苏,而中期成长看海外平台Trip.com以及Skyscanner,公司之前目标提3-5年内内将Trip.com的营收贡献提高到约20%(目前约6%)。
另外,有报道称香港希望就扩大自由行进行商讨。不过,基于目前已覆盖主要城市,实际作用相信不大,何况国内人均消费正在下降。而今天希慎兴业便因为去年盈利下降17%,从而减少股息25%,香港零售业仍然面对着不少挑战。
相比这个,更应该留意下周三的财政预算案,面对房地产不景气,市场再次憧憬会否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