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复盘:又一只私有化
港美股 · 丫丫表弟 · 2019-11-28 · 股权代码:

今年11单私有化,有9单涉及国企背景

今天明明发生了一件有关HK的事,但港股却无动于衷,而A股盘中却持续下滑,有点诡异。

 

前天双方才同意为达成第一阶段协定保持沟通,今天美方就做出这样的事,看来今年完结前都不会有大进展。不过,港股也就持续于那个水平振荡,也没啥大不了。

 

恒指收跌60点,报26,893点,成交761亿。北上资金净流入36.03亿,南下资金净流入18.82亿。

 

蓝筹股方面,创科实业(0669.HK)跌5.1%领跌,虽说公司旗下产品几乎全数纳入美国关税的清单中,但公司股价自3月纳入恒指以来累涨近18%,而同期恒指却跌超5%;

 

另外,舜宇光学(2382.HK)和瑞声科技(2018.HK)分别涨4.2%和2.6%,领涨成份股。

 

有消息指,苹果公司将在明年推出更多尺寸的iPhone,包括5.4英寸、6.1英寸、6.7英寸。顺带一提,苹果公司股价昨天再创新高,市值逼近1.2万亿美元,今年涨幅达73%。

 

在持续创新高的背景下,美股估值早已是高处不胜寒。根据高盛报告,今年标普500年涨幅近26%,当中几乎都是估值的提升,盈利提升的贡献微乎其微。

 

仍然,在美国货币政策再度宽松下,这个泡沫看来还能持续一段时间。

 


来源:GS

 

昨天提到中生制药(1177.HK),股价表现强韧,盘中一度由跌超4%变为上涨近2%,虽然最后收跌0.6%,但资金抱团力量不可小觑。

 

另外,三款进口丙肝药物纳入医保价格降幅85%以上,拖累歌礼制药(1672.HK)大跌25%,同样面对价格降幅,两间公司却是不同命运,当然这也涉及产品布局的问题。

 

小米(1810.HK)昨天公布了Q3业绩,国内手机虽然受华为压逼,但印度以西欧市场表现亮丽(小米在西欧出货量同比增长90%,排名第四),整体营收维持增长,利润更是大幅增加。

 

目前来自境外市场的收入已占小米总收入的48.7%。而小米另一重点业务,IoT产品亦同比增长44%。

 


来源:小米

 

小米股价今天收涨1.8%,目前动态PE约为18倍,有着一定的安全边际,下年就看5G来临能否找到IoT产品的突破点。

 

果不期然,阿里(9988.HK)的盛宴还没完结,在纳入恒生综指的利好下,股价冲破200元,最终收报204元,涨5.6%。

 

另一边厢的美团(3690.HK)亦延续涨势,收报106.5元,涨2.2%,南下资金更是持续涌入,目前持股约1.9%。

 

如果阿里进入港股通,相信其走势不下美团。

 

另外,中粮集团计划私有化中国粮油(0606.HK),并撤回其上市地位,注销价为每股4.25港元。

 

受此刺激,公司股价大涨29%,收报4.09元。公司大涨前PB不足0.6倍,也难怪母公司会有私有化的想法。

 

根据统计,港股年初至今合共录得11宗私有化提案。

 

其中,已完成私有化的有合和(0054.HK)、中外运航运(0368.HK)、先进半导体(3355.HK)、中国电力清洁能源(0735.HK)及亚洲卫星(1135.HK)。

 

失败的有哈尔滨电气(1133.HK),仅88.32%股东赞同,达不到最低要求的90%。

 

现正进行的则有华能新能源(0958.HK)、冠捷科技(0903.HK)、中航国际(0161.HK)、大昌行集团(1828.HK)以及华地国际(1700.HK)。

 

在上述11个个案中,有国企背景的共有9间。

 

事实上,国企改革及重组早已进行一段时间,但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渐大的情况下,加速释放价值说不定就是当下重点。

 

近日来,在政策层面上,国资委不但部署抓紧制定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更连出两份混改操作方案;而在企业层面,“南北船”合并、国家电网混改纷纷落地,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挂牌在即。

 

由此看来,炒国企重组及私有化的将会越来越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