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风波下,哪些股票应该拉清单?
港美股 · 丫丫嘉欣 · 2019-11-28 · 股权代码:

近半年来,反修例风波愈演愈烈,香港的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近半年来,反修例风波愈演愈烈,香港的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新一轮选举的临近,也许示威者可以用投票,代替街头暴力,让香港回复平静。
 
即使短期回复不了平静,大家也可以继续耐心等待,毕竟过去历史上,香港经历过多次危机,每次都挺过去了。
 
而且每一次危机,实际上都是一次机遇。
 
比如说1967年的香港骚乱,在普通人眼里的危险,却是李嘉诚的封神一役。
 

 
投资者现在应该像逆向投资高手邓普顿那样,先列出一个心愿清单,然后耐心等待,等到股价跌到合适位置时再进行买入。
 
那么,香港这一次的风波过后,哪些股票应该列入你的清单呢?
 
1
香港风波回顾
 
过去的半年里面,香港经济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拿数据说话,根据Wind统计,2019年第三季度香港食肆总收益按季度同比下滑11%,9月份访港旅客人数下滑30%,零售额总数下滑20%。毫不夸张的说,目前香港的经济遇到的困难,比03年非典时期还要严重。
 
而股市的表现也相应的出现波动,恒生指数全年仅上涨3.8%,自4月份以来下跌7个百分点,而同期A股上涨16%,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6.8%
 

 
数据说明,香港目前确实是进入到一个小的危机中了。有危便有机,现在也正是挑股票的时候。
 
在挑股票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下整个事件。
 
事件的起因是在2018年2月份,一对香港情侣在台湾旅行途中,20岁的香港姑娘潘晓颖被其男友陈同佳杀害。
 
但是,现有《逃犯条例》存在的法律漏洞,在台湾犯了重罪的陈同佳,香港无法按谋杀案起诉。
 
在这一背景下,香港于2月13日正式启动修正《逃犯条例》的程序。
 
但是在修例的讨论过程中,香港舆论不断带节奏,诸如“人人被送中”等说法开始在民间传播。受到舆论影响,6月9日,香港百万民众走上街头,反对修例,其中有数百人摧毁立法会停车场车闸并冲入立法会示威区,有警员受伤。
 
暴力游行从此拉开帷幕。
 
7月1日,示威者阻碍升旗,并用铁马、铁笼车冲击立法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撕掉基本法,涂污香港特区区徽,甚至还把龙狮旗挂在了主席台。
 
7月14日,示威者在沙田新城市广场集会,并且发生暴力冲突,有警察手指被咬断。
 
7月21日,元朗事件发生后,示威者责怪地铁公司包庇白衣人,开始打砸地铁站。
 
8月12日,示威者在机场集会,机场运作暂停,多个航班取消。另外,国泰航空由于纵容员工参与非法集会,被民航局发出重大航空安全风险警示。
 
9月22日,“美心大小姐”伍淑清公开撑警立场后,美心遭示威者疯狂报复,集团旗下的店铺、餐厅,甚至代理的星巴克咖啡馆也遭到肆意打砸。
 
同一时间,各种中资背景企业均遭到打砸,如华为、喜茶、中国银行、优品360、同仁堂等。
 

 
进入10月份后,示威者的暴力行动变本加厉。在风波的蔓延下,香港各区逾二十个大型商场关闭,全线百佳超级市场及一田百货七家分店都停开,惠康、7-11便利店等亦提早关门歇业。香港的零售业全面受影响
 
截止11月份,示威者的活动仍然没有停止,破坏行为已经从马路、商场蔓延至学校。
 
2
受伤股票
 
梳理整个反修例事件,香港商界受到了三重伤害,分别是:


1 示威者打砸
2 访港游客数量下降
3 零售、食肆结业带来的结业潮
 
其中最直接的伤害就是示威者的打砸
 
零售、交通、餐饮等行业是示威者打砸的重灾区,许多企业在示威者的打砸下,已经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营。
 
比如说大本营在香港的零售企业优品360,在这次风波中,旗下的93家分店里面有72家遭受182次不同程度的破坏。优品360的股价在事件发生后也是大幅跳水,从4港元一直下跌至1.7港元。
 

 
同样受损严重的还有港铁公司。截止11月7日,香港地铁累计有85个重铁车站及60个轻铁车站先后被破坏,大量设施损毁,包括出入闸机遭破坏约1600次,售票机、八达通充值机、查阅机及客务中心设备961次...
 

 
港铁公司的股价在7月18日之后,下跌了接近20%。
 

 
餐饮业方面,美心集团受损最为严重美心旗下的美心餐厅、元气寿司,代理的星巴克咖啡店等,大部分都因示威者的打砸,无法继续营业。
 

 
总体来看,示威者的打砸行为,让香港的零售、餐饮、交通行业都遭受了巨大损失。
 
而打砸、游行导致的访港旅客的急剧减少,则对香港的商业造成了二次伤害。
 
同样是零售餐饮行业,许多商家即使没有被打砸,游客的减少也让生意一落千丈。
 
比如说往日排队结单的莎莎、卓悦,现在生意惨淡,不少门店关门歇业。莎莎国际9月份发布盈利预警,截至8月31日止5个月内,公司营收30亿港元,同比下降15%,港澳市场营收下跌17%。
 

 
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6月份的零售业数据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迹象,与2018年上半年相比,2019年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下跌2.6%。
 
餐饮业方面也是如此,不管是标"蓝"的大家乐,还是标"黄"的大快活,都发布了盈利预警,股东应占溢利预计下滑三分之一。
 
另外,根据香港统计处数据,7、8月份已经有200家餐厅结业及遣散员工,假如风波蔓延到明年,还将有大批的餐厅无法继续经营。
 
除了零售和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
 
酒店业方面由于游客的减少,香港酒店入住率大幅下跌,部分酒店入住率跌幅将达到两位数。入住率下跌,酒店只能降价大促销。比如说九龙仓置业旗下的马哥孛罗酒店,旺季时该酒店价格高达3000元/晚,目前只需要898元即可入住。
 

 
朗廷酒店的中报也提到,香港可出租客房平均收入在2019年上半年将下跌1.3%,而且预计下半年的影响会更大。
 

 
在示威者打砸、游客减少之后,零售、食肆的结业潮,会给香港经济带来更深一层的影响。
 
比如说地产业。以九龙仓置业太古地产为代表的"包租公",将受到出租率、租金收入双重下跌的影响。
 
另外,假如食肆、零售纷纷结业,将会有大量的香港市民失业,失业的市民被迫降低消费,那么又会反过来影响食肆、零售商的收入,整个社会将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资料:部分受影响上市公司数据统计


3
投资逻辑
 
上周末,睿远基金总经理陈光明首次谈及2020年度的投资策略,总结了未来三个有超额收益的方向。
 
第一,持续超预期的一流公司。一流公司哪怕不便宜,如果说可持续的超预期,未来会把估值填一下。业绩的增长反映到股价的增长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短期承压导致估值便宜的优秀公司,我认为可能是机会比较大的。
 
第三,没有那么好的一流半公司,当然了,我的标准还比较高,一流半可能也就是500家,一流半的公司,是二流的价格。应该讲还是可以去考虑的。
 
而不是头部的一些公司,建议大家还是要小心。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不处在前三位的公司,可能风险性还是比较大。主要是因为细分行业还在强者恒强的过程中。
 
其中第二类短期承压导致估值便宜的优秀公司,一直都是难得的投资机会。比如说八项规定后的博彩股票,在14年开始大跌,估值一度跌到十几倍PE,事后估值其实都得到修复。
 
在这次香港的风波影响下,很多股票都进入短期承压,估值回落的状态,那么,假如投资者要抄底,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到底哪些是优秀公司
 
事实上,这次港股市场上受风波影响的公司,大部分都是香港本地公司,这部分公司短期内无法进军内地市场,只能维持香港市场龙头份额。
 
这些公司不见得增速有多快,优秀程度肯定也不如茅台、腾讯,但是胜在够稳定,只要下跌足够多,投资这些公司照样会有不错的回报。
 
因此,对于这部分公司,我认为有两个判断优秀的标准:
1 质地足够优秀,即使风波延续两三年,公司也不会垮掉。
2 风波结束后,盈利能力可以迅速回到风波前的水平。
 
先看看零售和餐饮。
 
从莎莎的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到一点零售业的运营门道:经营毛利率有40%,但是净利润率只有5%,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就是销售及分销成本占了收入的31%。
 

 
再进一步,通过附注我们可以看到,销售及分销成本中,开支最大的就是雇员薪水和租赁开支,其次就是折旧、管理费和广告开支,反正没有一样是可以节省的。
 

 
再来看莎莎的资产负债表,其并没有长期负债,大部分应付款项为租金、员工薪酬、广告费用等,但是其现金也不充裕,定期存款加现金只有11亿港元左右,勉强足够应付支出。
 

 
总体来看,莎莎所代表的零售业,大部分都是走薄利多销路线。这种路线的问题就是,假如营业额有所下滑,莎莎将迫于成本压力,关店裁员,收缩战线。
 
餐饮公司,如大家乐,也是类似的逻辑。
 
投资这类型公司,随时都要面对公司关门的风险,因此并不建议抄底
 
唯一的例外就是莎莎国际、大家乐这种行业龙头,有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优势,能坚持比较长一段时间。假如风波过去,他们又可以凭借资金、品牌、运营,率先回复到原来的盈利水平,这部分公司只要估值跌得足够便宜,我相信还是有投资价值的。
 
再来看地铁
 
这次风波中,港铁公司看起来受伤很严重。根据刚公布的10月份乘客量显示,全月服务1.08亿人次,较9月份下跌14.6%,股价也从高位下跌了接近20%。
 

 
但其实,港铁公司的质地是这次风波涉及公司中最好的。
 
首先,港铁公司不会倒闭。地铁作为一种重要交通工具,除非整个香港沦陷了,不然港铁还是会正常运营,更何况香港政府持有港铁超过75%的股份
 
香港市民可以罢吃某家餐厅,可以罢买某种商品,但是一定绕不开地铁。目前港铁一年运送人次已经超过20亿,占香港交通工具的50%。另外,港铁手上有200多亿的现金,其负债也多为长期债券,运营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
 

 
其次,港铁公司的赚钱模式是P+R(Property+Railway)。地铁只是港铁收入的一部分,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地铁上盖商场、住宅的租金收入,这部分收入不受示威者打砸地铁所影响。
 
毕竟,香港再怎么乱,大家总是还得租房子。
 
按可出租露面面积计算,港铁公司2018年的投资物业组合包括22万平方米的零售物业和4万平方米的写字楼,物业开发的营收为50.6亿港币。而且这部分业务毛利率高达85%,基本就是"躺着收钱"。
 

 
最后,港铁公司有36%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包括深圳、北京、英国、澳洲,港铁都有合作运营项目,比如北京的4号线、大兴线、14号线,就由港铁公司运营,目前16号线的特许经营权也已经签订,准备投入运营。
 
这部分收入并不会受到香港风波影响,可以为港铁公司源源不断的输血。2018年,港铁公司的海外业务就为其带来了6.7亿港元的利润,未来随着合作项目的增加,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上升。
 

 
总体来说,港铁公司大概率能稳定度过这次修例风波,并且在风波后能迅速恢复盈利。而且更重要的是,地铁作为香港人出门的刚需,业务模式具有垄断性,长远来看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
 
其目前最大的问题只是还不够便宜,尽管股价已经较高位下跌20%,但是PE仍然有17倍,高于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
 

 
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先将其列入考察名单,等到价格合适再考虑入场。
 
最后看地产
 
地产板块包括新世界发展、九龙仓置业、太古地产等公司,这些公司的本质就是收地产税
 
坐拥海港城的九龙仓置业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由于主要业务是收租,所以销售费用和行政支出占比都很小,毛利率高达80%,每年80多亿港元的收入大部分都是利润。
 
其主要的负债,是一笔300亿港元贷款,按照其目前的收入水平,要归还难度不大。
 

 
因此,即使风波再持续个一两年,对九龙仓置业也不会造成致命影响。而风波一旦结束,市场开始再度兴旺,九龙仓置业也将很快回复到昔日的盈利水平。
 
九龙仓置业其实就是这批地产公司的缩影,只要香港还存在,香港人还要生活,这些地产公司就不会倒。
 
假如价格合适,投资这些地产公司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
总结
 
前重庆市长黄奇帆曾经这样评价过香港: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地位是无法被替代的。
 
香港对中国的价值,不是用GDP来衡量的。
 
中国未来再怎么开放,也不会完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在其制度的特殊性质下,无论什么时候,都将会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航运中心。
 
因此,香港的地位永远不会被取代,现在的风波也仅是其历史上的一段故事,就好像1967年的暴动一样。
 
等到风波结束,百业复兴,大家又会照常坐地铁上班,到海港城购物。
 
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一切都像往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