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倒数第二天,AH股终于睡醒了,恒指也收复了12月的跌幅,但始终美股自10月底上涨以来基本没有回调过,继续再跌也说不过去,特别是腾讯、网易等也不过仍在收复中。
近日外资回流,全球股市一片气势如虹,内资应该更要振作把握此时。在明年美联储降息前,经济有更多迹象显示硬着陆或是软着陆时,说不定第一季度将会是最轻松的反弹窗口。
目前市场焦点持续放在外资回流的可能性,但考虑到这几年的趋势,还是不能抱有太大期望,可能更多只有对冲基金短期流入的抄底。
对港股而言,如果没有长线外资回流,那下年主要的买入资金说不定只有企业的回购,或是战略性资金的入股。
在美股市场,回购一直是支撑市场表现的重要资金之一。根据高盛统计,美国公司今年已经宣布了大约9000亿美元的回购金额,为历史上第三高。其中,前十大公司回购合计回购逾2000亿美元。这金额已超过一间阿里。
至于港股,截至12月25日,今年回购总额已超过1222亿港元,超过去年的1049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且也是港股连续三年加码回购。但留意腾讯、友邦和汇丰占了回购额约80%,而前10大占约90%,如果要改善市场气氛,其他企业都要加大回购力度,特别是国企更要起带头作用。
虽然今年来有看到中东资金流入,例如入股金蝶和蔚来,但始终难以弥补欧美留下的空位。而且也看得出中东资金流入也是选择性。下年如果也是类似情况,那也难指望港股指数会有很好表现,可能只有短期的挟淡仓。
从另一角度看,港股今年不少企业宣布私有化或被收购,例如早前魏桥纺织以105%溢价私有化,或是维达国际背后瑞典控股股东Essity及创办人李朝旺出售股权给印尼华裔富商。
虽然这反映港股估值已经非常低迷,但最终有兴趣的资金,可能只有大股东或战略性的企业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