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股市出现很多业绩杀,美股继特斯拉后,轮到了Meta和谷歌,而港股今天也有大跌20%的李宁。
李宁和安踏的对比之前提过了,目前来看分化越来越大,随着Q3李宁库存的回升,以及销售持续放缓,而公司也下调了今年指引,Q4可能需要更多折价清理库存,最终利润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面对公司上半年已经处于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很难怪资金要大幅抛售。
作为对比,在前天天猫双11预售前4小时内,交易额率先破亿的头部直播间就有FILA官方旗舰店。尤其现在都在讲消费降级,而没有了国潮风带动,高端品牌的分歧特别明显。
之前安踏未来3年目标中提到Fila维持每年增长10-15%,于26年达到400亿以上的销售目标,确实有继续做大的潜力。
另外,在三大电商平台大战中,拼多多继续值得留意。除了在国内有望持续抢占份额的同时,海外Temu也在频频报捷。
据各种报导,Temu在2023年的GMV目标为160亿美元,而上半年GMV逼近30亿,3Q更是突破了50亿。根据大摩的研报,其对GMV预测约110亿美元,可以说Temu将大概率超出市场预期。
作为参考,Shein被传出在今年5月的融资中,估值下跌至660亿美元,而2022年GMV为300亿美元。
另根据大摩资料,Temu目前MAU全球达1.2亿,相当于亚马逊规模的36%,而其中美国用户达5200万人,等于亚马逊美国规模约83%。综合上述资料,Temu毫无疑问是一只黑马。
拼多多今年以来股价一直处于上涨趋势,除了国内业务,也一部份归功于Temu,而Temu的潜力相信还未完全反映出来。
当然,也留意随着Temu规模的持续加大,政治风险也将越来越高,TikTok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同时,在直播电商的参战下,阿里面对的困境越来越大。
根据泡泡玛特的Q3报告,指出了公司于电商平台及其他在线平台同比增长20%-25%(其中抖音旗舰店同比增长875%-880%、天猫旗舰店同比下滑20%-25%)。这数据某程度能反映品牌商在直播电商上高速增长的趋势。
京东尚且在3C产品以及物流上有优势,但阿里说不上有太独特的竞争优势,更不用说如果要推广低价产品与拼多多对抗,可能会损害了淘宝业务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