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真·蓝牙耳机时代
其他 · 星空哥 · 2019-11-15 · 股权代码:

表哥做过一个基因检测,其中关于节奏感的部分是“天生节奏大师”。于是我信以为真,有次去广袤的草原上拍星星,扯着嗓子唱歌,吓跑了附近游荡的狼群。

作者:星空哥
来源:诗与星空
 
表哥做过一个基因检测,其中关于节奏感的部分是“天生节奏大师”。于是我信以为真,有次去广袤的草原上拍星星,扯着嗓子唱歌,吓跑了附近游荡的狼群。





不过虽然唱歌不好,但在跑马拉松的时候,音乐却是必需品,否则几个小时的漫长步伐中,太枯燥无聊了。
 
尤其是在爬坡的时候,如果来一曲《钢铁洪流进行曲》,就会感觉自己像坦克一样雄赳赳气昂昂的碾压过去。
 

 
2019年秋,Beats更新了运动耳机,PowerBeats升级为PowerBeats Pro。
 
PowerBeats虽然很好用,但也有个缺点,就是那根挂绳太软,在长时间跑动过程中,有时候会勒住后颈,很不舒服。






于是,在PowerBeats Pro白色款问世后,第一时间下单到手。
 



没有任何线束束缚的耳机,才是真正的蓝牙耳机。
 
会有人问,为什么不买一副AirPods呢?






苹果收购Beats后,无论是苹果的还是Beats的,蓝牙耳机其实都是Beats生产,AirPods系列和PowerBeats系列最大的区别,就是适用场景。
 



前者主打小巧便携,后者主攻运动续航。所以,你要是戴着续航只有5小时的耳机去跑一场马拉松,很可能在3小时左右还未完赛的时候就没电了。
 
在苹果做蓝牙耳机之前,蓝牙耳机的形状是多姿多彩的。
 



在苹果开始做蓝牙耳机之后,蓝牙耳机就几乎只剩下了一种形态。区别,可能只剩下耳机盒子了。
 
都在向AirPods系列致敬。
 
 






说起AirPods,不得不说起和它息息相关的一家A股上市公司:立讯精密。
 
众所周知,苹果手机是富士康(工业富联)代工的。而AirPods耳机,是立讯精密代工的。
 
说来巧合,立讯精密算是富士康带大的。十年前,富士康是立讯精密最大的客户,为富士康生产相对低端的电脑连接器配件。
 
2013年,公司通过收购收购联滔电子,切入苹果供应链,从此转型进入一条新的赛道。
 
从某种意义上讲,立讯精密的发展路线很像美的集团。
 
大把现金在手后,不会贪恋于某一个领域,而是扩大产业链,来降低公司规模扩张过程中的风险。
 
通过收购科尔通,公司切入华为、艾默生的通信和医疗市场; 通过收购源光电装,公司切入汽车线缆领域,导入日本车企客户资源。
 
一、好公司的财报一定好



股价长期向好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业绩好。
 
和富士康一样,立讯精密的毛利率、净利率并不算高。毛利率常年20%左右,净利率维持在8%上下。
 

 
但是,可贵的是,公司的营收也净利润非常稳定。财务数据反映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和公司的管理层决策息息相关,在每次公司发展瓶颈的关口,都进行了非常精准的并购,实现了新的飞跃。
 
资料显示,公司的正副董事长是王来春、王来胜两兄妹,董事长是妹妹,1967年出生,中国国籍,拥有香港居留权,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EMBA。
 
王来春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任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理事、深圳市电子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来春女士自1988年起在台湾鸿海下属富士康线装事业部工作近10年,1997年离开富士康自主创业。1999年王来春女士与王来胜先生共同购买立讯有限公司股权;2004年通过立讯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立讯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2019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54%左右,对于一家重资产经营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数据。公司的借款负担并不太重,利息支出也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二、抗风险能力



经过两年的分析,表哥发现上市公司中苹果的供应链有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抗风险能力比较差。
 
主要原因是苹果用海量订单彻底改造了企业,把企业打造成苹果的产品车间,一旦苹果某款手机市场反响不好,立马反馈到供应链企业,业绩会大幅下滑。
 
一边绞尽脑汁挤进苹果供应链,另一边又忧心忡忡避免过度依赖苹果。这并不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因为苹果对供应链相当凶残。
 
苹果弃用欣旺达转向德赛电池的时候,要不是雷军开始做小米手机,欣旺达可能熬不过来了;当年从指纹识别切换到Face ID,汇顶科技差点吐血… …
 
好在中国市场空间巨大,离开了苹果,还有华为小米VIVO魅族OPPO… …
 
幸亏安卓阵营不约而同的保留了指纹识别,汇顶科技残留一口气研发出屏下指纹翻身。
 
如果被苹果打入冷宫,立讯精密靠什么?
 
研发。
 
2019年前三季度,立讯精密研发费用28.85亿,在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24位,而公司的营收还不到378亿,研发费用占营收的7.6%左右。相对应的,工业富联的研发费用65.9亿,看起来比立讯精密高不少,但同期营收高达2799亿,研发费用占营收的2.35左右。
 
可见公司对研发非常重视,历年来,公司在研发技术上的投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研发人员数量从 2014年的 1685人增长到 2018年的 7263 人,研发人员数量占比逐年攀升, 现已近 10%。
说起研发,还有一个和研发有关的指标:研发资本化率。
 
最近表哥很少提这个指标了,主要是分析的上市公司技术实力都有限。真正流弊的企业,研发资本化率都为0。
 
所谓研发资本化,就是把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多摊销几年,从而减缓对利润的压力。像恒瑞这类企业,从来不屑于研发资本化,立讯精密也是如此。
 
可以说,单单看这一个指标,就知道公司对自己的业绩是充满自信的。
 
正是因为有了超高的研发投入,才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储备,才能够在各个领域迅速的与消费电子顶级公司进行对接,能够不断的承接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