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为了研究“猪”,我把猪场转了个遍,结果你一定想不到
A股 · 大灰狼律师 · 2019-10-30 · 股权代码:
导语:尽管猪价高企,散户还是复养极少。上市公司龙头们在各施法宝,努力提升自己份额。
导语:尽管猪价高企,散户还是复养极少。上市公司龙头们在各施法宝,努力提升自己份额。
本文仅为出于信息分享的转贴,请勿作为投资依据并据此投资。
调研时间:
2019
年
10
月
25-28
日调研地点:皖北多个养猪重镇
注
1
:未避免给相关配合调研的养猪公司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精确的具体地点和公司;
注
2
:是走访当地多个养殖户和不同上市公司服务部人员,参观生活区,未进入养殖区,内部照片为受访者提供。
注
3
:对养殖场
/
户是否使
YM
、以及
YM
使用效果信息部分本报告不作分享,有兴趣者可自己找养殖户/场落实了解。
01
基本情况
当地产能去化
60%
以上。疫情存在但整体比较稳定,规模场和与公司合作的养殖户大部分有了有效的防疫手段,但不排除个别公司有疫情局部失控的情况。
02
散户基本情况
当地散户空栏较多几乎没有人复养。不但当地散户没人扩产,来自其他南部养殖地区的上市公司服务部员工也反应他们所在地也几乎没有散户复产
(包括但不限于蚌埠、安庆、九江等诸多区域
)。
原因:
1.
疫情严重怕中招鸡飞蛋打;
2.
仔猪贵,
3.
没有经验和技术比如没有成熟的消洗手段和方案,没有准确的监测非瘟的手段(
比如非瘟检测试纸
180
元一份,一头只能用一份,对散户而言成本比较高,而且准确率也有问题,只有大厂才有有效的检测手段
)。
在产和扩产的
500
头以上存栏的基本都是和
Z
公司、
T
公司等公司合作的农户。
A
养殖户原有
600
头自繁自养存栏规模,非瘟中招后仅剩余一半,没有复养计划。
其将自己前几年批下的但没有开建养殖场地重新弄起来了。弄起来以后并没有在高猪价下扩厂自己产能。
目前计划场地出租给上市的
Z
公司,目前正在平整场地,快的话
12
月底施工结束,规模
1
万头左右,场地见下图。
03
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
1
】
M
公司
M
公司是以独特育种模式的自繁自养公司,并以
1600-1800
元当地最高价向外出售仔猪。
由于各个公司都加强了对母猪场防护,当地调研反映
M
母猪场和其他公司防护差不多
(没有和
M
公司人有深入接触)
,育肥场相对
Z
、
T
等公司来说显得最规范和大气,主要是外围有
1.3-1.5
高的水泥外墙环绕,水泥墙上加了
30-40CM
的网
(可能是电网,没敢试)
,见下图。
场地内育肥室外装有一圈防鼠板和防蚊网。
Z
公司没有水泥墙,但有防鼠板和防蚊网,
T
公司育肥室外围没有水泥墙、防鼠板和防蚊网。
当地调研均反映
M
育种体系确实有核心竞争力,母猪和出仔恢复能力最强。
M
公司育肥厂外景,护墙高度不算高,上面加了网
M
公司厂内部的育肥室外景,蓝色部分是防鼠板,上面暗色部分为防蚊网。
公司育肥厂正在扩产,工地正在施工,图中他们在打深水井,场内有较多的人员流动。工地旁边紧邻
M
公司育肥场。
M
公司一个育肥和母猪在一起的工厂的烘干房,最近十多天没有进出因此没有使用迹象。
【
2
】
T
公司
本地原来产能最大的是某公司
+
农户模式的上司公司
T
公司,原产能
13-14
万头。疫情过后目前育肥产能大概接近三万头,产能去化较严重。通过服务部电话联系了他们
2
个养殖户了解了下情况:
A
场投苗
3000
头目前存栏
1500
。
B
场投苗
2000
多头,目前
1200
头存栏规模,现在平均重
200
斤,计划养到
300
斤出栏。
上面
AB
厂只是
T
公司一个局部情况的反应。
T
公司也是全国布局、在母猪和仔猪上有相对优势的企业,现在也在和疫情赛跑,经营和其他龙头一样逐渐全面向好。
T
公司在当地的母猪场现在也开始进母猪了,不是外购,是自己调来的种猪。原来
T
公司有减少合作农户转自繁自养的计划,因为各种原因现在也在当地开始发展农户。
T
公司在当地育肥场外景图见下,不像
M
公司那样有水泥外墙,也不像
Z
公司有完整的防鼠板和防蚊网,图中可以看出和田间只是用铁丝网隔断。
该县是
T
公司重点生产基地之一,前几年当地招商了
500
万吨屠宰招商引资项目,地早就圈了但现在才开工。
下图为
T
公司在当地圈地
300
亩做养殖场,已经施工。
下图为
T
公司另一个养猪场,外观看没有任何圈围措施
(防守墙、防蚊网、防鼠板)
。但是该厂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附近没有村庄,三公里内没有猪圈。
【
3
】
Z
公司
Z
公司原来在整个安徽区域年初有
6000
母猪存栏,通过大量采购和留种现在已经上升到
2.6
万头母猪存栏。最近又从外地引进
7000
头母猪,加起来就是
3.3
万头。
年底任务目标是
6
万头目标,还差
2.7
万头,估计年内继续落实购买一万多头、三元留种一万多头来实现六万头母猪的年内目标。
Z
公司在调研当地原先没有业务,最近三个月开始迅猛发展新业务,目前本地母猪
2000
头育肥存栏
2
万头,以育肥为主。
新业务运转良好,在帮助农户提高防疫能力后目前育肥两个月,均重
80
斤,后死淘率
1%
(
Z
公司要求农户在代养育肥阶段的死亡率是
4-5%
)
,预计养到
130
公斤以上的大猪到
2020
年
2
月出栏。
母猪场各家防护措施都差不多,重点走访了
Z
公司的母猪场:主要是靠三级消防、转运站等减少物料和人流带来的防疫问题。
拉猪车下了高速路后立刻消洗,洗完后烘干;烘干后到快临近猪场转运站的时候再二次消洗烘干;二次消洗烘干后到距离母猪场
2
公里之外的转运站拉小猪出场。而母猪场拉猪车和外面车不接触,
提前运猪到中转站,这叫三级转运(消防)。
育肥场在进出环节比较少,相对比较简单。区别于母猪厂有些大型场每周都有进出,风险比较大,所以必须有转运(消防)。
育肥场不需要,基本是一波育肥只有一次进
+
一次出就
2
次
,
主要是防鼠防蚊防止人员流动,一批仔猪进去后育肥完毕出栏,然后后重新做消毒检测,没问题再进出第二批。
为什么前段时间母猪死的多?这也是主要原因。主要就是母猪厂转运过程比较复杂频次多,所以中招的多。
Z
厂门口
Z
公司育肥场,没有
M
公司的水泥外墙,同样设置防鼠板(左边),右边育肥室上加了防蚊网(右边)
Z
公司育肥栏舍内部,经过接近半年的摸索大大降低了死淘率,目前
2
个月育肥死淘率
1%
(
Z
公司要求农户在代养育肥阶段的死亡率是
4-5%
),均重
80
斤。
Z
公司育肥栏舍外部的自动给料线
(饲料首先必须是高温消毒,如果不高温就臭氧消毒
48
小时
)。
上图是
Z
公司种猪场去年冬天刚完工时内景。
Z
公司母猪场规模是
1.8
万头规模,今年
6
月已经投入第一批
7000
头母猪,到现在一切正常。
从视觉上看母猪场和育肥场硬件差别极大。母猪场基建投资(不含土地费用等其他投资)现在基本按照
6000-18000
元
/
头标准投资,育肥场顶多
1000-1500
元标准投资。所以两者硬件设施上差距巨大。
04
仔猪情况
当地仔猪有三档价格:
最贵的是某自繁自养龙头上市公司仔猪报价
1600-1800
元每头,但因为价格高散户购买的很少。
第二档是其他厂存栏
1000
头左右母猪的本地规模厂仔猪,本地散户多购买此档,价格是
1400-1500
元。
第三档是有几十头甚至十几头母猪的养殖户仔猪,开价
500-600
元,因为成活率和生长效率低本地养殖户较少购买。
本地散户买不到第二档
1500
元左右仔猪的宁可去买第一档
M
公司的
1600-1800
元高价仔猪。
05
公司
-
农户模式基本情况
【
1
】代养费
目前散户自己干和复养的非常少,主要是没有母猪仔猪加风险大。
现在和大公司合作,一头挣
300
特别优秀的可以挣到
400
代养费,一年
2
波就是一头猪成本当年挣回
600
以上,投入一头猪成本是
1000
元,
2
年回本没问题。
目前高猪价下代养户代养费用并没有侵蚀公司
+
农户模式的公司方利能力,因为仔猪市场价格高企,仔猪成本都算在农户里,高猪价后代养费并没有大幅度提高,农户和公司可以共赢。
【
2
】合作模式
签约后公司会先检测猪场是否为阴性场。
如果是阳性则会给予消洗和改建方面的技术指导(成本养殖户负担),改造完毕后
1
个月后检测
2
次以上。
如果是阴性场,则开始进经过生物科技手段处理过的具备防疫能力的仔猪并指导养殖户育肥。
【
3
】代养费提价
要求提价的是极少数,而且公司方面非常强势根本不谈,毁约就走法律程序,散户要承担违约责任。
比如
Z
公司,代养合同签订的纠纷解决地是江西省
NC
市,有纠纷南昌法院管辖,养殖户基本不会去异地打官司。
对于农户来说如果和某公司违约,除了经济损失也会有生育上的损失,一般来说其他公司也不会和他合作。自己有根本没法干,因此得不偿失。
【
4
】偷卖猪和换猪
每个公司都有针对性的方式防范这种低端的作弊手段。
前面说的
Z
公司和农户说如果发现偷猪会立刻让
NC
市刑警过来抓人。养殖户没人以身试法。
其他技术手段也有,比如每个猪都有二维码标识,替换难度比较大,如果大猪换小猪很容易损害二维码,被发现后会被公司严格追责甚至解除合作。
还有就是毕竟是非瘟时期,万一找猪贩子小刀手带入病毒对农户来说损失更大。综合上偷卖猪完全杜绝,大换小也基本没有。
小结
1.
育肥场主要落实三防
——
防鼠、防虫蚊、防人员流动。母猪场除了落实三防外,还要至少做到三级防控,要求极高。
如果种猪场和育肥场在一起,那全场都要按照母猪厂标准进行防控。调研时当地人介绍没有谁空滤、水滤之类的高端设备。
2.
尽管猪价高企,空栏的散户还是复养极少。上市公司龙头们在各施法宝,努力提升自己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