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留弟
来源:自留弟
一
贵州茅台股价10年10倍,18年280倍。
准确地说,从2009年10月15日到2019年10月15日,贵州茅台股价从103.68元涨到1211元,上涨幅度1072.23%,也就是10.72倍;从2001年8月27日上市到2019年10月15日,贵州茅台股价从4.72元上涨到1211元,上涨幅度28134.37%,也就是281.34倍。
更有标志性意义的是,10月15日,贵州茅台股价突破1200元,市值突破1.5万亿元,一度超越工商银行成为A股流通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1.5万亿是什么概念呢?贵州省2018年GDP总量是1.48万亿元,也就是说,整个贵州省的GDP,比不上贵州茅台一家公司的市值。
由于贵州省2018年排在全国倒数第7(不含港澳台),也即是说,贵州茅台的市值超越了全国7个省份的GDP。事实上,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四个省级行政区的GDP加总量也比不上贵州茅台的市值。
当然,市值和GDP不是同一个范畴的概念,直接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毕竟,市值背后是人心,一天就能涨上10%,也能下跌10%;而GDP则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加值,是通过生产活动一砖一瓦累积起来的,现在辛苦一年也涨不了10%,这不,三季度全国GDP增长已经下滑到了6%,离5%已经不远了。
但是,这个对比,已经足以说明贵州茅台的辉煌。
那么,贵州茅台穿越周期、跨越牛熊,走出了10年10倍、18年280倍的史诗般上涨,背后的逻辑和原因是什么?
有人说是垄断,有人说是贫富差距的拉大,也有人说是特殊的政商关系,还有人戏谑这是中国缺乏高科技的体现(把某国苹果创新高与茅台创新高硬拉到一起对比)等等。
持有以上浅薄、碎片化乃至带有一点民粹式认知的人,着实不在少数。但这对于认清本质、洞悉规律、把握机会,并无帮助,反而是一种无知和偏执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一批又一批的韭菜在自己的唾沫横飞中被收割,交了一轮又一轮的智商税。
二
股票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一件事物的进程,主要由“天、地、人”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如果同时具备天时、地利和人和三个因素,那么事物发展就会比较顺利。
这个原理同样适合股票定价。
在标准的分析框架当中,一家公司的股票定价大致要考虑宏观大势、自身经营以及市场情绪三个方面的因素。
概况来说就是:宏观大势面、经营基本面以及市场情绪面,合力决定了股价。
1)宏观大势面,对应的则是天时。
没有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没有宏观大势的持续向好,就没有伟大的企业诞生。如果说宏观经济是水,那么企业则是鱼。没有水,就没有鱼;没有大水,就没有大鱼。
巴菲特在今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就说到“你不需要看报纸,不需要看年报,不需要懂财务,你只需要相信美国。你不需要选择投资哪个股票,你只需要选择投资美国就行。”
你看,即便是股神巴菲特,其骄人的投资业绩是建立在美国国运持续昌盛基础之上的。
相反,在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在恶性通胀的津巴布韦,在恐怖主义扩散的阿富汗,是无法产生穿越牛熊的伟大企业。
宏观大势,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运,是决定股价的根本性外围因素。
脱离宏观大势谈定价,等同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2)经营基本面,对应的则是地利。
一家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决定其价格的基础。
理论上来讲,股利贴现模型是研究股票内在价值的经典方法。而股利,则是经营业绩的直接体现。
即便是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并不代表微观经营主体能够持续创造价值。
根据媒体报道,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7-8年,每年约有100万家企业倒闭。
你看,大环境再好,也要自己争气啊。
通俗地讲,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有些人就是牛逼哄哄,有些人却只能浑浑噩噩,学霸永远是少数,多数人只能起到衬托作用,泯然众人。
能不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好,持续稳定地盈利和创造价值,说的就是股票定价的经营基本面因素,也即是地利。
3)市场情绪面,对应的则是人和。
直观来看,股票价格是在交易中形成的。
按照目前上证综指13倍的市盈率,1元的净利润,可以产生13元的估值。也就是说,市场上有人愿意出13元钱,去买1元的净利润。
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但这就是股票市场的常态。
股票,就是这么天然自带杠杆和泡沫。
股票,打开了人类的想象空间,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股票在带来希望与憧憬的同时,也带来了贪婪和恐惧。
股票交易的背后,都是复杂的人性。
如果对股价上涨形成一致性预期,股票就会如期上涨。
如果对股价下跌形成一致性预期,股票就是如期下跌。
如果对股价上涨还是下跌没有形成一致性预期,则要看双方的博弈,势大力沉的一方,将决定股价的方向。
而市场情绪的产生、蔓延和改变,又与宏观经济、行业动态、企业经营、宏观政策、风险偏好乃至偶然的内外部冲击密切相关。
三
茅台的天时、地利、人和。
茅台穿越牛熊的史诗般涨幅,则正是源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叠加。
1)天时。
茅台上市日期是2001年8月27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12月11日。
茅台上市,与中国经济加速腾飞、全面融入世界的起点高度一致,也尽享国家发展红利。
特别是作为消费行业的龙头,茅台更是受益于国家和居民财富的增加。
中国GDP由2001年的11万亿元大幅增加至2018年的90万亿元,增加幅度在8倍左右。
中国人均GDP由2001年的8717元大幅增加至2018年的64644元,增幅超过6倍。
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从2006年18.1万人大幅增加至2018年的197万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规模从5.2万亿元大幅增加至61万亿元。
经济增长的同时,政策连续性强,政治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经济的大幅增长和大局的长期稳定,为强消费属性的茅台提供了很好的经营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个人努力当然关键,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显然,茅台生逢其时,赶上了国运昌盛。
2)地利。
按照上文的分析框架,所谓地利,就是茅台自身的经营业绩。
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足以说明茅台经营业绩确实不赖。
茅台的营业收入,从2001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772亿元,增长了47倍,远超同期8倍的GDP增幅。
茅台的净利润,从2001年的3.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78亿元,更是增长了110倍。
茅台的业绩,跑赢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大盘,也超越了白酒行业的平均水平(2018年茅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92%,大幅高于全行业6.3%的平均值)。
那么接下来就要问,除了宏观大势稳定向好之外,茅台为什么能够取得令市场认可的业绩?
原因就在于茅台自身的经营管理搞得好,没有辜负这个时代,没有辜负自身的禀赋。
茅台酒自身的产品质量、渠道经销以及品牌口碑,按照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的话来说,茅台的产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构成了茅台超越同类的护城河。
3)人和。
人和,我们上面的分析框架中提到,说的是市场情绪,也可以理解为市场偏好。
市场情绪,既受到时下的宏观经济、流动性的影响,也跟行业的周期性强弱、公司的经营业绩密切相关。
在经济涨势向好、资金流动性充裕的时候,垃圾股也能鸡犬升天。
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流动性收紧的时候,真正的弱周期价值观则被抱团取暖,而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则难逃被冷落和下跌的命运。
茅台,其弱周期的行业消费属性以及穿越周期的经营业绩,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当中,无论是在牛市还是熊市当中,都是机构投资者底仓配置的重要品种。
尤其是在当下经济总量承压、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拥抱确定性成为市场资金投资的重要逻辑。
而茅台,则正好拥有这样的确定性。
四
打败茅台的,只有茅台自己。
茅台也曾经腰斩过。在政策引发的市场情绪波动下,茅台股价曾经从2012年7月16日190.75元的高位下跌到2014年1月8日87.38的低位,下跌幅度54%。
下跌的背后,是市场对谁真正在消费茅台的担忧。
这几年高层整风肃纪的力度很大,市场基本已经消除了以上的担忧。
但市场新的担忧并未停止。
作为卖方市场,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理论(垄断模型),茅台的一大挑战在于量价的平衡。
茅台酒不光是有消费属性,还有投资属性。而投资属性的存在,则与泡沫和杠杆天然共舞。
如果终端需求被投资需求严重扰动,那么茅台酒的量价就会遭受大幅频繁的波动,这无论是对经营本身还是对舆论环境,都会构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茅台掌门人李保芳说:茅台酒是拿来喝的,不是拿来炒的。这不光是政治智慧,也是经营智慧。
贵州茅台股价10年10倍,18年280倍。
准确地说,从2009年10月15日到2019年10月15日,贵州茅台股价从103.68元涨到1211元,上涨幅度1072.23%,也就是10.72倍;从2001年8月27日上市到2019年10月15日,贵州茅台股价从4.72元上涨到1211元,上涨幅度28134.37%,也就是281.34倍。
更有标志性意义的是,10月15日,贵州茅台股价突破1200元,市值突破1.5万亿元,一度超越工商银行成为A股流通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1.5万亿是什么概念呢?贵州省2018年GDP总量是1.48万亿元,也就是说,整个贵州省的GDP,比不上贵州茅台一家公司的市值。
由于贵州省2018年排在全国倒数第7(不含港澳台),也即是说,贵州茅台的市值超越了全国7个省份的GDP。事实上,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四个省级行政区的GDP加总量也比不上贵州茅台的市值。
当然,市值和GDP不是同一个范畴的概念,直接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毕竟,市值背后是人心,一天就能涨上10%,也能下跌10%;而GDP则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加值,是通过生产活动一砖一瓦累积起来的,现在辛苦一年也涨不了10%,这不,三季度全国GDP增长已经下滑到了6%,离5%已经不远了。
但是,这个对比,已经足以说明贵州茅台的辉煌。
那么,贵州茅台穿越周期、跨越牛熊,走出了10年10倍、18年280倍的史诗般上涨,背后的逻辑和原因是什么?
有人说是垄断,有人说是贫富差距的拉大,也有人说是特殊的政商关系,还有人戏谑这是中国缺乏高科技的体现(把某国苹果创新高与茅台创新高硬拉到一起对比)等等。
持有以上浅薄、碎片化乃至带有一点民粹式认知的人,着实不在少数。但这对于认清本质、洞悉规律、把握机会,并无帮助,反而是一种无知和偏执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一批又一批的韭菜在自己的唾沫横飞中被收割,交了一轮又一轮的智商税。
二
股票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一件事物的进程,主要由“天、地、人”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如果同时具备天时、地利和人和三个因素,那么事物发展就会比较顺利。
这个原理同样适合股票定价。
在标准的分析框架当中,一家公司的股票定价大致要考虑宏观大势、自身经营以及市场情绪三个方面的因素。
概况来说就是:宏观大势面、经营基本面以及市场情绪面,合力决定了股价。
1)宏观大势面,对应的则是天时。
没有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没有宏观大势的持续向好,就没有伟大的企业诞生。如果说宏观经济是水,那么企业则是鱼。没有水,就没有鱼;没有大水,就没有大鱼。
巴菲特在今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就说到“你不需要看报纸,不需要看年报,不需要懂财务,你只需要相信美国。你不需要选择投资哪个股票,你只需要选择投资美国就行。”
你看,即便是股神巴菲特,其骄人的投资业绩是建立在美国国运持续昌盛基础之上的。
相反,在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在恶性通胀的津巴布韦,在恐怖主义扩散的阿富汗,是无法产生穿越牛熊的伟大企业。
宏观大势,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运,是决定股价的根本性外围因素。
脱离宏观大势谈定价,等同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2)经营基本面,对应的则是地利。
一家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决定其价格的基础。
理论上来讲,股利贴现模型是研究股票内在价值的经典方法。而股利,则是经营业绩的直接体现。
即便是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并不代表微观经营主体能够持续创造价值。
根据媒体报道,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7-8年,每年约有100万家企业倒闭。
你看,大环境再好,也要自己争气啊。
通俗地讲,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有些人就是牛逼哄哄,有些人却只能浑浑噩噩,学霸永远是少数,多数人只能起到衬托作用,泯然众人。
能不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好,持续稳定地盈利和创造价值,说的就是股票定价的经营基本面因素,也即是地利。
3)市场情绪面,对应的则是人和。
直观来看,股票价格是在交易中形成的。
按照目前上证综指13倍的市盈率,1元的净利润,可以产生13元的估值。也就是说,市场上有人愿意出13元钱,去买1元的净利润。
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但这就是股票市场的常态。
股票,就是这么天然自带杠杆和泡沫。
股票,打开了人类的想象空间,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股票在带来希望与憧憬的同时,也带来了贪婪和恐惧。
股票交易的背后,都是复杂的人性。
如果对股价上涨形成一致性预期,股票就会如期上涨。
如果对股价下跌形成一致性预期,股票就是如期下跌。
如果对股价上涨还是下跌没有形成一致性预期,则要看双方的博弈,势大力沉的一方,将决定股价的方向。
而市场情绪的产生、蔓延和改变,又与宏观经济、行业动态、企业经营、宏观政策、风险偏好乃至偶然的内外部冲击密切相关。
三
茅台的天时、地利、人和。
茅台穿越牛熊的史诗般涨幅,则正是源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叠加。
1)天时。
茅台上市,与中国经济加速腾飞、全面融入世界的起点高度一致,也尽享国家发展红利。
特别是作为消费行业的龙头,茅台更是受益于国家和居民财富的增加。
中国GDP由2001年的11万亿元大幅增加至2018年的90万亿元,增加幅度在8倍左右。
中国人均GDP由2001年的8717元大幅增加至2018年的64644元,增幅超过6倍。
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从2006年18.1万人大幅增加至2018年的197万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规模从5.2万亿元大幅增加至61万亿元。
经济增长的同时,政策连续性强,政治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经济的大幅增长和大局的长期稳定,为强消费属性的茅台提供了很好的经营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个人努力当然关键,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显然,茅台生逢其时,赶上了国运昌盛。
2)地利。
按照上文的分析框架,所谓地利,就是茅台自身的经营业绩。
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足以说明茅台经营业绩确实不赖。
茅台的营业收入,从2001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772亿元,增长了47倍,远超同期8倍的GDP增幅。
茅台的净利润,从2001年的3.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78亿元,更是增长了110倍。
茅台的业绩,跑赢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大盘,也超越了白酒行业的平均水平(2018年茅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92%,大幅高于全行业6.3%的平均值)。
那么接下来就要问,除了宏观大势稳定向好之外,茅台为什么能够取得令市场认可的业绩?
原因就在于茅台自身的经营管理搞得好,没有辜负这个时代,没有辜负自身的禀赋。
茅台酒自身的产品质量、渠道经销以及品牌口碑,按照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的话来说,茅台的产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构成了茅台超越同类的护城河。
3)人和。
市场情绪,既受到时下的宏观经济、流动性的影响,也跟行业的周期性强弱、公司的经营业绩密切相关。
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流动性收紧的时候,真正的弱周期价值观则被抱团取暖,而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则难逃被冷落和下跌的命运。
茅台,其弱周期的行业消费属性以及穿越周期的经营业绩,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当中,无论是在牛市还是熊市当中,都是机构投资者底仓配置的重要品种。
尤其是在当下经济总量承压、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拥抱确定性成为市场资金投资的重要逻辑。
而茅台,则正好拥有这样的确定性。
四
打败茅台的,只有茅台自己。
茅台也曾经腰斩过。在政策引发的市场情绪波动下,茅台股价曾经从2012年7月16日190.75元的高位下跌到2014年1月8日87.38的低位,下跌幅度54%。
下跌的背后,是市场对谁真正在消费茅台的担忧。
这几年高层整风肃纪的力度很大,市场基本已经消除了以上的担忧。
但市场新的担忧并未停止。
作为卖方市场,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理论(垄断模型),茅台的一大挑战在于量价的平衡。
茅台酒不光是有消费属性,还有投资属性。而投资属性的存在,则与泡沫和杠杆天然共舞。
如果终端需求被投资需求严重扰动,那么茅台酒的量价就会遭受大幅频繁的波动,这无论是对经营本身还是对舆论环境,都会构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茅台掌门人李保芳说:茅台酒是拿来喝的,不是拿来炒的。这不光是政治智慧,也是经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