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飞鹤奶粉二度IPO,靓丽财报背后藏三点隐忧
港美股 · 袁颖琪 · 2019-10-18 · 股权代码:
导语:大存大贷、现金流下降以及研发投入不足。
作者:
袁颖琪
来源:界面
导语:大存大贷、现金流下降以及研发投入不足。
又一只消费品行业龙头要来了。国产奶粉行业领军者
——
中国飞鹤(飞鹤奶粉)在美股退市
6
年后,即将二度
IPO
登陆港交所。
最新消息显示,中国飞鹤有限公司通过了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聆讯,可能通过首次公开募股(
IPO
)筹集资金
10
亿美元。
根据中国飞鹤的招股说明书,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说是十分亮眼:
营业收入从
2016
年的
37.2
亿元增加到
2018
年的
103.9
亿元。
2017
和
2018
年的营收增速分别达到
58%
和
76.5%
。净利润增长也一样表现强劲。
2017
和
2018
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1.78
倍和
93%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一路攀升,到了
2018
年分别高达
67.5%
和
21.6%
。
在外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中国飞鹤不论是从营业规模、市场占有率以及盈利表现看,都是国产奶粉品牌的龙头企业。同样是国产品牌的上市奶粉企业雅士利国际(
HK
:
01230
)和贝因美(
SZ
:
002570
)近年来都遭遇了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
虽然中国飞鹤的业绩可圈可点,但
2019
年起其业绩增长却出现了放缓。
2019
年上半年,中国飞鹤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
34.4%
和
60.4%
。虽然仍保持较快增长,但营业收入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中国飞鹤现金流表现也不理想。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飞鹤经营性现金流入
7.6
亿元,同比略微下降
1%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8
年全年出生人口
1523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0.94‰
,比
2017
年的新生儿数量减少了
200
万人,下降
11.6%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未来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总容量有限,市场竞争将越发激烈,飞鹤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大。
但是除了宏观因素之外,中国飞鹤业绩增长放缓的原因还有很多。从财报中我们发现了三大疑点,如今的亮眼业绩,或许会在未来埋下隐患。
疑点一:存在
“大存大贷”现象,
IPO
募资意图不明
2018
年末,中国飞鹤拥有的全部现金资产为
55.2
亿元,比
2017
年增长
62%
。到了
2019
年二季度,该金额继续增加到了
61.1
亿元。除去抵押存款等受限资金,飞鹤
2018
年末和
2019
年上半年的现金资产也高达
36.4
亿和
44.1
亿元。
除此之外,飞鹤还有大额结构性存款(主要用于投资理财产品)。
2016
年飞鹤的结构性存款为
4.4
亿元到了
2019
年二季度,已经达到
16.1
亿元。飞鹤截止今年
6
月
30
日的结构性存款和现金资产合计可达
60.2
亿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拥有如此充沛现金的飞鹤,有息负债却在逐年攀升。
根据招股说明书,中国飞鹤的计息负债(计息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和租赁负债)在
2016
年合计只有
5.6
亿元。到了
2019
年二季度已经达到了
29.6
亿元。
三年不到,增长了
4
倍还多。这可比营收增速快多了。
2018
年开始,飞鹤的长期负债快速增加,增长率达到
80%
,
2019
年上半年继续增加
60%
。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界面新闻研究部
相应的,飞鹤的利息开支也从
2016
年的
2600
万元增加到了
2018
年的
8000
万元,其中
2018
年有
2200
万元利息费用进行了资本化。此前并没有利息资本化现象,对此公司并未给出具体原因。
一方面是账上躺着大笔现金资产,看似不缺钱的背后,飞鹤又不惜增加财务支出来举债,这次又
IPO
募资
10
亿美元。对于募资需求,本次招股书还未做详细披露,只是有意向显示飞鹤希望打开海外市场。
疑点二:现金流下降,盈利空间受挤压
中国飞鹤的现金流一直表现优异,每年的现金净流入甚至超过了净利润。但是,
2019
年上半年飞鹤的现金净流入为
7.6
亿元,同比去年略降
1%
。
流动负债减少是导致飞鹤现金流下降的主要原因。从飞鹤披露的现金流量表看,
2019
年上半年,中国飞鹤应付账款减少额为
1.9
亿元,其他应付款减少额为
8.5
亿元。两项合计的现金流出比去年增加
6.7
倍。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比起运营资本的波动,盈利空间受挤压可能会对飞鹤的现金流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
2019
年上半年,中国飞鹤连续上升多年的毛利率首次出现下滑。高端奶粉平均毛利率从
2018
年的
76.5%
下降到
2019
年上半年的
73.5%
。普通奶粉平均毛利率从
2018
年的
62.7%
,下降到
2019
年上半年的
60.5%
。
2019
年初鲜奶成本出现了一定幅度上升会对飞鹤的毛利率压力。奶粉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
80%
。其中,鲜奶成本占比最高,其次是包装材料等。
因此,鲜奶价格的不利变动势必会对奶粉企业的毛利造成影响。就在
2019
年上半年,鲜奶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
3.2%
。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界面新闻研究部
另外,飞鹤奶粉的销量增长也出现了放缓迹象。以飞鹤的明星单品
——
超高端奶粉星飞帆举例。
2017
和
2018
年,星飞帆的销量增长分别达到了
2.5
倍和
1
倍。而
2019
年上半年,他的销量只增长了
33%
。
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销量端的增长放缓,使得飞鹤奶粉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2019
年上半年,中国飞鹤毛利
39.8
亿元,同比增长
36.8%
。而此前两年毛利增长都在
85%
以上。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界面新闻研究部
疑点三:研发投入不足,增长靠销售拉动
定位于高端市场的中国飞鹤,是国产奶粉中唯一一家可以在产品售价方面和国外奶粉品牌匹敌的。飞鹤的高端及超高端奶粉贡献的营收占比超过
60%
。产品零售指导价在
400
到
500
元
/
罐之间。
然而,单价如此高的产品,研发投入却不足营收的
1%
。尤其是
2016
和
2017
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只有
1380
万元和
1470
万元,营收占比竟不足千分之三。
2018
年,飞鹤的研发费用才骤增到
1.09
亿元,这也仅为营业收入的
1%
。
而反观另一家国产奶粉企业贝因美,从
2015
年到
2017
年,贝因美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
4000
万以上,占营业收入的
1.5%
左右。直到
2018
年,由于业绩下滑,出现亏损,研发投入相应的减少到了
1600
万元,占营收的
0.6%
。
飞鹤的单品定价和营收规模远高于贝因美,而研发的累计投入却不及贝因美。实在让消费者疑虑这样的高端产品核心竞争力在哪?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Wind
,界面新闻研究部
相对于研发投入的吝啬,飞鹤乳业对于销售的投入可谓相当大方。
2017
年和
2018
年,飞鹤的销售费用分别高达
21.4
亿元和
36.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56%
和
71%
。
2019
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增速有所下滑为
11.2%
。
营收增长和销售费用的增长大体相当,说明营业收入增长基本靠加力销售实现。
一直以来,飞鹤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值都在
35%
以上。当然,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行业生态使然。国产奶粉与外国品牌相比,品牌力不强,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渠道费用。贝因美和雅士利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但是,随着基础消费人群下降,想要通过扩展渠道增加营业收入将会越来越难。中国飞鹤这种重销售而轻研发的经营理念不知还能奏效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