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切换得很快,周期还未走完,资金已从稳增长板块流向经济复苏。
从表现来看,市场已在反映着经济将进入强劲的复苏,甚至不需要稳增长的支撑,这无疑与早前普遍投资者所害怕的弱复苏有着巨大差异。
5月底时的政策底,加上二季度业绩悲观预期的钝化,一同驱动了这轮反弹行情,但正如上周提及,第一阶段的反弹虽然可能没有结束,但随着时间进一步推进,将会进入经济数据证伪的时间。
当然,在盈利没有大幅改善的预期下,股价确实可以上涨,但要基于风险偏好的提升、或是无风险利率的下降,但在当下缺乏明显足够、持续的信用扩张之前,还是不要对复苏过于乐观。
正如新能源汽车一样,近月的数据继续亮丽也只是基于大量的在手订单,真正的疫情影响可能要在数个月后才会体现,而且考虑到车辆购置税的减免只用于燃油车,或会对新能源汽车需求带来挤出效应。
无何否认,短期逻辑不如过去,但也比平安这类价值股好。另外,相比新能源汽车,光伏的逻辑要更顺,上游材料价格同样高企,但产业链博弈成份没有那样严重,而且供需前景也较明朗。
随着扩产,上游硅料三季度降价可期,或许会或疫情影响进度,但也只是数个月的分别。而且在稳增长下,新能源投资加大是确定的事,利好整个光伏产业链。
海外需求亦是另一个催化剂,尤其欧洲受困能源危机,被逼加快转型,而美国在通涨下,亦正被逼放下关税问题。根据路透社报道,白宫针对此前受到美国商务部反规避调查波及的东南亚四国组件产能,或计划出台关税豁免方案。
逻辑顺的板块自然是更好投资,而走一体化或是创新路线的企业比较值得留意。
例如,如果预期硅料未来将减价,即便企业业绩持续增长,但在产业链利润分配预期改变下,估值说不定要下调。除非像协鑫科技一样有新的工艺颗粒硅,有望抢夺更多市场份额,在受惠行业需求持增的同时,多加一个故事,不然硅料可能只存在短线的操作空间。
当然,最保守自然是投资光伏相关的ETF,不用太多考虑产业链利润分配带来的变化。
最后,港股尾盘异动,有传国内最早于本周解除对滴滴、满帮集团和看准网的新用户禁令。不过,即便互联网的政策底进一步确定,估值修复也难以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