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均公布了最新CPI数据,表面上仍然没有太大的好转。
美国4月CPI同比上涨8.3%,增速同比有所下跌,但环比增速还在上涨。更重要的是,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涨得更多,压力更大,这意味着不仅是供应链的问题,所以美联储需要更快加息。
不过,仅仅依靠加息改变不了能源和粮食上涨的问题,而且更会影响企业经营,这问题尚未得到缓解前,美股的下跌逻辑就无法扭转。
中国方面,CPI要温和得多,但远低于PPI,也说明中游无法把价格传导给终端消费者,企业经营同样受压,最终只会影响就业。
但国内CPI不算高,应该对宽松政策不会造成太大制约。昨天也有特别国债的传言,同时管理层也再次出来按抚市场。
仍然,随着股市反弹持续推进,政策和数据验证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提升,单靠憧憬是不行。
特别在当下,在疫情下,中国经济增预期的下调明显要先于其他许多亚洲国家,加上人民币贬值预期不稳定下来的话,都难以支撑估值。
无论如何,目前全球市场的痛点都一样,在于之后几个季度的政策走向仍是不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