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GDP增长目标是5.5%,令周末产生了美好预期,但仍然被乌克兰危机破坏掉。
相比过往一星期,今天下跌散发出明显的恐慌情绪,恒指跌破了疫情底,但港股受全球资金挪移影响就算了,但A股这样崩塌,无疑就是内地机构互相践踏严重。
大宗商品再次暴涨,对制造业再次造成打击,并拖累一众成长股崩盘。
这情况上周提及了,很多行业,尤其以新能源汽车为首陷入一种尴尬局面,上游利润持续性被质疑,下游又没将价格传导,资金都不知道那里是安全。
不过,目前市场是否过过度悲观?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
按照政府原文的说法,要达成GDP目标增长5.5%,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也就意味着后续一定还有很多较大的力度政策出台。
虽然今天成为不了市场的一颗定心丸,但政府表达出来的信心,其意义还是比较重大。
当然,大宗商品暴涨、乌克兰危机、外围加息,今年到处都是压力,投资肯定没有过去两年轻松。
但从另一方面看,今年只要不重押高估值的成长股,基本都不会损失惨重。今天也可能看到,很多高息低估值的都是很抗跌。
就目前而言,国内投资还是应该围绕稳增长的诉求,除了已经发力的基建,地产肯定也不能落后,最后再刺激消费。
两会对于房地产的政策态度,仍然是房住不炒,但往好看,至少今年增加了“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的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而内房今天表现也反映市场在憧憬进一步的边际放松。
至于周期股,虽然周期有多长难以估计,但产品区间中枢已经提升,按目前环境要跌回去疫情前的水平可能性不大。以产品下限价格去计算安算边际,感觉上会安全于高估值却短期面临着很大不确定性的成长股。
虽然当下很多周期产品价格谈不上好位置,但股票性价比还算不错,尤其很多个息股息率很高,管理层亦积极提高派息比率。
值得留意的是,上周巴菲特增持了西方石油公司,或许可以留意这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