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继续流入低估值板块,连平安都突破了,同时内房反弹,而电力板块又再杀跌,真不知哪里才是尽头?
对于内房,早上世茂系股债双杀并没有影响气氛,但反弹更多集中在国企内房,主要有报道称优质房企收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条红线”。
事实上,去年已经有相关报导,市场亦预期国企会受惠,这点当时也有特别强调,而这次消息再度传出,配合刺激政策的预期越来越大,无疑成为了市场焦点。
不过,内房板块提及了多次,可是到目前也未见更进一步的放宽,难度就对保经济那么有信心?
据报道,内地多地重大项目火热开工,目的就是确保一季度投资实现增长。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第一季度不加大力度的话,对全年影响颇大,去年底管理层已经提到。
仍然,直到今年初,基建板块才开始上行,主要还是风格转换所推动,板块估值修复虽然仍有空间,但绝对不会是全年的主题。
一方面,基建股的基数大,数据增长很难令人感到太大惊喜,另一方面,背后任务只是稳经济,论长期景气度一定不及近日大跌的赛道股。
当然,锂、新能源汽车这些今年逻辑都有瑕疵,估值又高,基金砸盘人踏人的过程应该还未完成。
而资金流入基建股,这趋势应该也会蔓延至其他去年没怎么涨而又低估值的板块,例如券商板块。
另外,提到新能源汽车,有市场声音就是担心今年销售会否一样的好。
首先,去年的需求一部份来自2020年,受疫情所压制的需求拖延至2021年释放,亦则好赶上了新能源汽车的放量。
其次,原材料的涨价或许会传导至消费者,尤其电池涨价压力巨大,同时今年补贴亦会减少,均会影响消费者的需求。
下跌的时候,总会有看空的声音出现,但无可否认,经历了去年的大涨,今年新能源产业链上又不少环节开始释放产能,越来越考验挑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