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粉饰行情,想不到迎来的却是机构互相拆台,普遍机构重仓股均下跌。
虽然很多机构把考核业绩的日期都改成了11月份,但投资者看的还是最后一天的净值,而在高度博奕的气氛下,基金便提前互砸,引发内卷。
这解释也是合理,而且板块出现调整了,下年一季度才会有上涨的基础。不过在港股方面,感觉资金就是年前清仓的走势,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创了新低。
基于今年港股表现,主打港股的基金相信离high-water mark有一段距离,意味收不到基金表现费,那粉饰的动力可能更低。
年尾将至,但市场目前还没有哪个方向形成明显的合力,那就先做好防守,慢慢等待,相信一季度会有更好的行情出现。
今天行情上,科技股表现继续拉胯,早前有反弹的个别股票基本回到原地。其中,快手和美团合作,对市场带来不了什么新刺激,行业发展仍然受制于政策层面。
小米公布了自研澎湃P1芯片以及小米12 Pro首发,但在荣耀的威胁下,市场亦没有过于乐观。
荣耀品牌在今年第3季度手机销量劲增,已成中国国内市场第3大智能手机品牌。虽然于11月份,小米销量超越荣耀排名第三,但明显行业竞争相当激烈。而长期看,小米在汽车上的持续大量投入,亦成为市场的忧虑。
最后,商汤科技明天上市了。
根据招股书,公司拥有四大业务,分别为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以及智能汽车。
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为主要收入来源,于2021年H1占比达到87%,而后者增速较快一点,但基于客户为政府机构,所以存在收款被拖的情况。
另外,智慧生活主要在于手机、VR等IoT设备,亦涉及元宇宙、AR等技术;智能汽车则剑指ADAS,目前公司正为传统及新能源车企开发L2+ ADAS产品,预装其L2+ ADAS产品的车型预计将在2022年实现量产。
两个业务虽然想象空间大,但目前规模尚小。
于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H1,公司录得的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人民币1,5亿元、11.6亿元、7.1亿元及5.8亿元。主要在于研发费用非常多,于2021年H1占了收入约107%。
简单而言,短期增长还是看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但后者增长却不会利好现金流,加下在大量投入下,整体短期仍将于亏钱状态。
长期来看,公司的科技实力是有的,但商业化路径还需要探索,而且AR以及ADAS等技术说不定大厂更倾向于自行研发,需要公司技术的地方可能不多,令收入规模有所限制,这点还要慢慢观察。
从炒作角度看,早前IPO前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禁售,而是于6个月内最多可以卖出50%。
不过,在更换了一批基石后,这条款亦有所改变,所有IPO前投资者以及基石都有6个月禁售期。
这样下行压力也大幅减少,而公开发售约1.5亿股,相当于市值5.8亿元,就看看明天上市会否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