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试点的目标基本实现了:9成患者赞成、专利悬崖出现、供给侧改革,哀民生之多艰,民心所向,侬晓得伐。此前的承诺也在兑现:78%通用名的采购量、30天回款率达到97%,规则有可预期性很重要。本次扩围平均降幅59%,整体符合预期,所以啊,不要动不动就想搞个大新闻,虽然有极端值,但看均值,官宣口径整体是符合预期好么...这就意味着,只要扩围供应跑那么一段时间,数据安全,没出供应事故,那从4+7试点到全国放大就成功了,放大成功之后是复制了... 第一批带量炮决了,第二批还会远么?不过那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今年剩下的重头戏,季后赛就是10月的谈判目录了,2019版的这批国产创新批量谈判的大戏很精彩了,2017版的要续约更精彩,想想都刺激啊... 结语 政治是分配艺术,政策是分配的工具。 创新药发展的动力从来都不是仿制药,真正的 first in class 哪个背后不是“一药功成万药枯”... 特别是咱们这动不动都要搞跨越式发展的,港股发行改革、科创板改革,某种程度上,是面向创新的产业激励政策,创新药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源源不断的韭菜。有能力交得了数据,韭菜顶上,大干快上;如果药出的来,医保接上,韭菜随便割;要是翻车了,不好意思,愿赌服输... 这,才是健康的产业生态。 评论政策只是打打嘴炮,过过瘾,怎么应对才是重点,二级狗也只能应对药企的应对,难啊~ 所有政策出台,其实都是赌。至于功过,从来都是后验的,眼下不妨:让子弹飞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