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节后第一天,跟随A股和美股步伐,表现强势,其中电力股全线爆发,内房、物业股也全面反弹。
周一大跌时讲过了,内房大跌恐慌拖累整体有点多余,最重要是事件已经发酵一段时间,没有更新更严重的利空。所谓的雷曼时刻只是把事情放大,而且与当年最重要的不同,就是美国政府没有救雷曼,但国内正积极将损害控制到最低。
不过,如果这次事件发生在雷曼之前,可能也会发生一样的情况。无论如何,目前内资看法明显相当乐观,将此当作行业出清,利好龙头。
只是,即便利好龙头,行业状况亦没有想象中好,内房的反弹相信不具备太好的持续性,而且相关的银行、建材股还是回避一下比较好。
.........
近期在能源双控,加速了市场对新能源营运商项目落地的预期,加上绿色电力交易落地,持续推动电力营运商估值重估。
于营运商出现第一轮上涨的时候提过,缺电加上煤炭价格上涨,火电价有望提升,相应也会带动新能源电力价格,为营运商带来更好的盈利弹性。
新能源运营商和传统火电运营商不一样,风光是一次性投入,不像火电依靠煤,成本容易浮动,加上未来电价市场化定价改革,也令估值逻辑从公用股转变为成长股。
当然,这逻辑已经出现一段时间,配合利好于今天出货,导致部份电力股冲高回落,也是预期之内,不过行情应该不会那么快完结,始终估值上相对安全。
其中,龙头股龙源电力近期也开始上涨了,目前最主要压抑股价的相信是补贴款被拖欠,这点可能只有等绿色电力交易、CCER等方式解决。
公司未来回A后,母公司将会有大批新能源资产注入,虽然会大量分摊每股盈利,但作为新能源龙头营运商龙头,还是值得留意,但今天股价走势相当的难看。
就光伏和风电而言,光伏面临硅料涨价的压力,但风电成本在下降,风机价格不断下降,主要在于大型化带来降本驱动。同时,今年将为海上风电抢装年份,风电设备的相关股票应该会更好。
早前说过不看好中国电力的重组方案,主要在于将新能源资产出售予吉电股份,成为控股平台,结果被近日股价强烈反弹打脸。
这一方面除了受整个板块行情带动,另一方面也在于重组方案。
据了解,中国电力在电话会议上表明,公司有优先权买吉电新能源资产,这意味着公司并没有放弃直接持有新能源资产,更大机率是将光伏或是风电其中一样资源注入,另一样就留在公司,从而令定位更清晰。
另外,如果新应源项目加速落地,短期上游部件会更缺,如硅料等。
其中,新特能源宣布了签署多晶硅战略合作买卖协议,供应期从2022年1月至2026年12月,销售合共8.22万吨多晶硅,订单价格以月度议价方式确定。
若按照目前多晶硅价格计算,交易总额达175亿元。
新特能源下半年业绩应该会更好,但短期股价真的太折腾。
当然,硅料中长期也不可能持续涨价,这样只会抑制下游需求。
整体而言,新能源估值重塑对市场可能会带来进一步影响,一些公用股如高速公路等,现金流都非常好,虽然不及新能源运营商被视为成长股,但胜在市场给的估值够低,有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