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业迎曙光,轻资产模式静待爆发
港美股 · 丫丫小巴 · 2021-08-19 · 股权代码:01848.HK

航空板块虽然受疫情扩散而出现回调,但意味未来修复空间也将更大,在市场风格切换下无疑值得关注,尤其是于民航领域中业务更为稳定的航空金融企业

近来在一连串政策下,房地产、互联网、校外培训被市场边缘化,促使资金拥抱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政策大方向。

然而,交易拥挤造就相关板块估值过高,未来成长性被透支,市场开始担忧泡沫化,资金已逐步向低估值板块扩散。

在这大背景下,航空业是为数不多,同时具备估值安全边际、以及符合政策方向的板块之一。

早于2012年,国务院便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促进民航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这是建国以来国务院发布的第一部指导民航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2016年,国家提出“十三五规划”,将航空航天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航空航天再次纳入“十四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之列。

可以预见国家将越来越重视航空业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亦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今,航空板块虽然受疫情扩散而出现回调,但意味未来修复空间也将更大,在市场风格切换下无疑值得关注,尤其是于民航领域中业务更为稳定的航空金融企业。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一、航空业的重要性,押住全球经济复苏的必备配置

一直以来,航空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动机,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航空业本身就是一个可观的经济活动来源,不但创造直接服务于航空旅客、机场的工作岗位,还创造了许多制造业工作岗位,比如飞机制造和其它重要技术的公司,而航空业公司通过采购各种商品和服务,更支援了全球逾千万个间接工作岗位。

其次,航空业带来的连通性,提升了各种经济活动的效率,不但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亦是全球贸易的驱动器,产生的间接效益更加巨大。

根据疫情前数据,于2019年,国际游客达15亿人次,比2018年增长了4%,当中约有58%乘坐飞机,并创造了1.5万亿美元的出口额。

此外,旅游业占2019年全球GDP约10.4%,提供了约3.3亿个工作岗位。虽然在疫惰影响下,旅游业占比于2020年下降至5.5%,工作岗位数量下降至2.7亿个,但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


图片来源:世界旅游观光协会

同时,航空业扩大了企业的全球覆盖范围,让供应链和相关投资实现全球化,从而促进了贸易流动。

整体来说,根据IATA资料,常态下,航空业在全球范围内创造逾8700万个工作岗位和3.5万亿美元的GDP贡献,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地位可见一斑。

因此,考虑到航空运输带来的巨量经济效益,各国在疫情间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手段。

根据IATA数据,短短于2020年疫情发生后的数个月内,各国政府已快速承诺向航空公司提供总计1230亿美元的财政援助,相当于2019年全球航空业总收入的14%,其中近一半不需要偿还。

事实上,于过去40年来,航空业一直是相当稳定的长线增长行业,客运量约为全球GDP增长的两倍。


图片来源:The Capital Group

可以说,除非全球增长性不再,否则疫情虽然打击了航空业,但不改其重要性以及长期发展趋势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长期趋势向上、并兼具国家支持的行业,才具备着真正的投资值价。

二、中国的刚需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中国来说,航空业的发展有着更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强大的基础才能让中国在全球进行竞争,同时开发出自己的国内市场。

一方面,此次疫情影响了全球经济,国家为此提出了“以内循环为主,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全新格局,而民航业的发展与此息息相关。

双循环的核心在于充分挖掘国内巨大的内需潜力,并通过更好地连通国内和国际市场,促使需求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这意味着,国内的航空业被同时赋予了新的任务,其作用不仅仅是硬件基础设施,更要成为连通生产和消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关键纽带,从而更好满足国内多层次、多样化市场的消费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尤其航空货运供给的质量必须努力提升,才能达到这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图片来源:罗兰贝格

于2020年9月,发改委、民航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重点就完善提升综合性机场货运设施能力和服务品质、稳妥有序推进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建设、全面提升航空货运设施使用效能等方面提出多项举措。


图片来源:人民网

因此,新发展格局不但将持续推进国内航空业发展,亦能为后疫情时代重新参与到全球航空市场中做好充足准备。

另一方面,交通运输是促进一个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团结、文化进展、国防巩固的必要因素,而航空业也是经济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民航飞机的触及范畴不但象征着国力的延伸,其背后的航空制造业更是一个国家工业体系实力的体现。

虽然国产大飞机C919全球首单于今年落地东航,但全球客机市场被波音与空客两大巨头垄断,行业格局短期难以撼动。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疫情重创了全球整个民航全产业链,波及上游零部件和整机制造环节,但却为中国航空业带来了一个宝贵的追赶窗口期。

这不仅是国内航空业的一次全面提升理念和质量的机会,也给国产制造,甚至为航材以及维修保障体系的建立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窗口。


图片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内里便提到积极鼓励民航业与航空工业形成科研联动机制;鼓励国内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的研发和应用;引导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等国产化,形成与我国民航业发展相适应的国产民航产品制造体系,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和运行支持技术体系。可看到建立完善的航空产业链是一直以来的目标。 

可预期的是,站在如今的节点,进一步配合十四五规划,整个中国航空业将是一次相对战略重要性空前提升的时期。

根据十四五规划,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结构与质量将会获得进一步提升,意味将为航空业的相对快速发展础下了基础。随着居民消费能力增强,这将产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多元的服务要求,从而促进航空业的深化改革,并带来创新的商业模式。

从另一角度看,国内航空业的发展机遇也体现在地方政府以及各类企业的重视。

据了解,2020年是“省/局民航战略合作协议”大量签署的一年,反映出省级政府对民航业的高度关注,以及发展本省民航,对经济发展的诉求。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企业亦跨界参与民航的发展,例如腾讯(机场小程序,腾讯云平台等)、华为(智慧机场解决方案,华为云平台等)等都在积极布局。于2019年,华为更与民航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技术助力中国民航业的发展。

展往未来,在上述因素推动下,国内航空业将能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并在新发展格局上作出更大贡献,进一步发挥战略产业作用。

三、行业复苏在望,头部企业将迎新机遇

目前,海外疫情虽导致感染人数再次上升,但疫苗普及令到疫情病死率已大大降低。同时,许多地区都在力推各种版本的疫苗护照,借此提振萧条已久的旅游业。所以,未来随着疫苗加速接种以及条件许可,全球航空业将迎来强烈的反转。


图片来源:IATA

进一步展望,由于疫情大幅冲击运力,不少航司加速了飞机的退役计划,加上疫情以来大量订单取消,均将促使未来飞机供应大幅减少。

需求端逐渐回暖,但供给端修复需要时间,从而有望形成一个供需缺口,而受疫情加强了其重要性的飞机租赁商,将能受惠于此。

其中,中国飞机租赁(1848.HK)作为中国市场头部公司以及环球航空金融领先企业,不但拥有充足订单,亦具备独特的全产业链运营以及轻资产快速扩大规模的优势,已充分准备好迎接这机遇。

截止2020年底,中飞租赁的订单中有253架飞机,大部分在2023年和之后交付,将能满足日后市场复苏及增长需求。

同时,中飞租赁亦为持有最多飞机订单的中资租赁商,为其未来更强的增长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中飞租赁依托全产业链布局,能够为飞机全生命周期提供解决方案,构成了行业竞争的差异化优势,而在此基础上更逐步发展出行业独有的轻资产模式,不但推进收入结构多样化,撬动业务快速扩张,亦可加强在飞机资产管理者的角色。

只是市场仍未对这新模式有所认知,但也因此造就了更大的估值提升空间。

资料来源:中飞租赁

四、结语

航空业是刚需性、战略性产业,而作为国家支持发展的战略方向,完全符合目前市场投资的先决条件。

疫情带来的全球寒冬已逐步消散,对旅游业影响的峰值已经过去,意味航空业的谷底已是可见,构成了一定的安全边际,缺乏的只是一个拐点。

就投资标的来说,飞机租赁商具备目前需要的防守性的同时,未来亦能更好地受益于行业的发展趋势。

中飞租赁作为中国市场头部公司,有望依托迅速复苏的国内市场需求推升发展势头,凭借全产业链模式获取相较传统飞机租赁商更具竞争力的独特优势。

在条件允许之后,长期压抑的出游热情将集体爆发,推动航空业快速复苏,加上租赁商的角色逐步加重,将有利中飞租赁进一步发展轻资产模式,撬动集团优势支撑业务快速扩张。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集团轻资产模式顺利扩大,业务增长的同时,将杠杆控制在合理水平,并实现回报的持续提高,届时市场将会对其进行重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