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主要指数集体收跌,而资金重回新能源板块以及周期股。
消息方面,市场传出北京拟将出台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刺激汽车板块大涨。据了解,禁售燃油车自前年起每年都会有相关机构参与讨论,但大多提案最终都没有执行。
对于普通消费者,禁售纯燃油车相信不是一个短期内能实现的事,不过停止运营车辆(出租车、租赁公司汽车等)的纯燃油车的新增量,由于相对影响不算大,还是有可能于今年便开始实行。
从7月份数据可以看到,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14.8%,相比2020年5.8%有提升明显,随着下年国内造车新势力推出旗舰产品,这趋势有望加速。
同时,中信建投发了一份研报,给予比亚迪A股1.5万亿市值目标,相当于仍有接近翻倍的空间。
报告的核心观点很直接,主要说二线及以下城市新能源车增长潜力最大。
于2020年,二线及以下城市的乘用车销量占全国近80%,但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不及一线城市的1/3。经测算,到2025年,二线及以下城市为8倍增长空间,一线城市为5.5倍。
基于比亚迪拥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更适合市场潜力更大的的二线及以下城市,未来有望抢占更高市场份额。
按推算,公司新能源车业务值接近1万亿,其他电池、消费电子、半导体等约值5000亿,加起来就是1.5万亿。
当市场疯狂的时候,很多估值方法都会失效,因此转向用中长期的市值空间,正如早前的宁德时代2060年业绩。
只是,所有的评估都会涉及很多假设,中间容易产生很多变量。不过,卖方的报告还是有参考价值,例如行业渗透率这些客观的数据。
另外,主打增程电动汽车的理想首日上市便即破发,但单以7月份数据来看,理想已经超越蔚来、小鹏,成为新势力第一,交付了8589辆理想ONE,单月交付量首次超过八千。
不过,目前理想的问题不但在于增程,而且更只有单一车型。
根据招股书,理想正在大力投资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专注于开发拥有超快充电能力的纯电动汽车,或高压纯电动汽车。
自2023年起,计划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型,但2022年预计上市的新车型仍然是增程序。
.........
至于周期股方面,逻辑在于美国基建计划以及预期国内财政下半年开始及力。尤其7月份金融数据偏弱,政策边际宽松的预期在。
所以说,周期股短期有需求支撑,中长期则受益于碳中和下的供给限制,相信有产能的企业在较长的时候内,能享受稳定的高利润。
另外,航运股亦走势良好,有突破前高的气势,背后基于航运价格的持续上涨。
据报导,目前多个国际重要航运价格指数均创近期新高,标准集装箱的运价上涨至20000美元以上,较去年同期上涨约500%,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2700美元,更是暴涨逾640%。
早前也强调了,下半年是美国的购物旺季,强大的需要也将会支撑运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