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的投资水平到底行不行?
港美股 · 流云 · 2021-07-27 · 股权代码:02318.HK

大家如果只关注一小部分失利,容易一叶障目

前段时间我们发了一篇关于中国平安的分析文章,后台有很多网友留言抨击平安的投资水平,认为正是因为平安在投资端不利,才导致股价的低迷。

虽然我已经在文章中写到投资端的失利并不影响大局,但是依旧有很多网友比较执着。那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国平安的投资水平到底行不行。

直接先上结论,客观来说,平安的投资能力并不差,甚至是领跑行业。

数据来源:Wind

对比行业的总投资收益率,除了2018年略微偏低以外,中国平安最近5年的投资收益都是行业领先。尤其是被诟病和声讨最多的近两年,投资收益反而更是领先行业一个身位。

是不是有点懵?怎么有项目暴雷了业绩还能比别人好?这是假的吧?

很遗憾,用数据说话,结果就是如此。

那为什么平安会给大家一种投资水平不佳的错觉呢?

我给大家稍微捋一下:

华夏幸福是导火索,由于华夏幸福的投资失利,联想到平安曾投资多家地产企业,让不少人误以为平安只投资房地产。而地产行业近年整体下行,增长势头不如新能源车、医药、互联网企业等新兴行业。

然后,近期平安人寿花了330亿,收购凯德6个来福士项目的部分股权,让一些人觉得平安怎么还在投资地产,气不打一处来。

再经过网络不断的渲染发酵,最终,这些人对平安的投资水平就更质疑了。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地产投资其实只是平安投资版图中的一小部分。

平安旗下有多个投资主体,比如平安资管,平安不动产、平安资本等等。

像平安资管主要负责债券投资,平安不动产主要负责不动产投资,平安资本主要负责股权投资。

从平安的年报来看,截至2020年底,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高达3.74万亿元。分摊到华夏幸福,重仓都算不上,只能算是轻仓操作。

而除了地产行业以外,对于被大家所认可的好资产,平安其实也配置了不少。

梳理了一下,主要由平安资本负责投资的一些项目,可能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像大家熟悉的CXO龙头药明康德、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IDC龙头服务商万国数据,背后都可以看到平安资本的身影。

例如对于药明康德的投资,平安资本参与了两期投资。一期是2015年,参与药明康德集团美股私有化投资14.9亿元,二期2016年,参与公司PRE-IPO融资,投资2亿元。2019年中陆续退出,投资收益倍数高达4倍,团队平均投资回报(IRR)超过40%。

再比如平安资本参与了3期的万国数据投资,总投资规模将近19亿。前两期投资已经在2020年1月份在二级市场完成了项目退出,IRR为48%,回款超过30亿元。三期持股中,浮盈金额达25亿元。

还有近期刚退出的台州银行项目,更是实现整体回报超过8倍,总投资收益超过35亿元。

台州银行是地区银行,主要服务小微客户。平安投资它,不仅赚到了钱,还兼顾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与宏观大方向步调相一致,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

自2015年至今,平安资本团队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达到20.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投资范围来看,这些五花八门的项目覆盖了各个优质细分领域,除了上文提到的医疗健康、科技、金融,还有现代服务、高端制造与节能环保等等。

因此,平安不是没有投资所谓的好资产,只是大部分人没有去深究和了解罢了。

平安凭借着“大而全”的生态资源,能够给予被投企业从资金、服务、渠道、流量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支持,在竞争好项目时常常无往而不利。

举个例子,平安可以提供大规模、长周期、低成本的保险资金;平安有将近2.2亿客户和庞大的销售队伍,可以为被投企业提供流量和渠道支持;平安搞综合金融,旗下信托、银行、证券等子公司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服务;另外,平安旗下二三十家子公司,从金融到科技到医疗,可以与被投企业形成大量的业务协同机会。

现在的市场上,好项目不缺钱,缺的是相应的资源。平安这套组合拳,突出了它在投后服务和赋能方面的优势,所以成了平安在债券、股权投资市场上的一大助力。

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平安的投资水平到底行不行。

一定有不少朋友反应过来,既然有这么多好标的选择,那平安为啥还要坚持投地产?

这其实涉及到保险资金的特殊性,久期特别长,寿险资金更长,是十年甚至数十年的稳定现金流入,平安的寿险资金久期超过15年。另外,险资投资主要追求持续、稳定,不适合搞高回报也高风险的投资。

这也许是一种大家不能体会的苦恼:虽然非常有钱,但没法随便花。

总的来说,平安想找投资期限长、租金收益稳定、风险相对可控、能抗通胀的标的。放眼市场,合适的标的物确实不多,商办物业算一个。

平安也表示,除了商办物业,还会寻求符合政策导向的养老产业、公租房、长租公寓、物流、基建等社会民生领域的长期投资机会。这些项目能提供长期稳健的收益,对于险资来说是不错的标的。

更何况,投资不动产其实给平安赚了不少钱。

平安集团首席投资官陈德贤今年在媒体采访时透露过,平安手头持有的物业,租金回报率达到7%,每年为险资提供约42亿的租金收入。

即使在去年疫情影响下,平安不动产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仍然超过5%,贡献了157亿收益,占平安净投资收益总额的10%。

所以不用为平安的投资担心,当事人都不担心。

平安体量很大,更加讲究风险分散、均衡配置。涉及的项目太多,难免会有一两个雷。但只要仓位不重其实问题不大。大家如果只关注一小部分失利,容易一叶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