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涛海洋石油(3303.HK):周期性减弱 ,业绩爆发凸显投资价值
港美股 · 丫丫表弟 · 2021-06-22 · 股权代码:03303.HK

公司基本面已经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

今年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上行,WTI 原油已突破 70 美元关口,恢复至 2018 年水平。

毫无疑问,持续上行的油价,将直接助推石油企业后续资本支出逐步释放,油服公司也将迎来更强劲的增长。

其中,作为国内领先的大型模块及海洋工程建造商,巨涛海洋石油(3303.HK)于半年来股价累涨逾 3 倍,而这背后主要靠业绩推动。

于 2020 年,公司实现营收 36.5 亿,同比增长 107%,净利润 1.47 亿,同比增长 3,216%。

但值得留意的是,这亮丽业绩是基于过往订单,而随着如今行业回暖,更多的订单释放将会支撑公司业务进一步增长。

更重要的是,从市场成交量来看,巨涛的关注度仍低,尚未完全反映其转变和未来成长的持续性。尤其现今能源转型开展的如火如荼,公司早已布局洁净能源,准备好迎接这发展机遇。

一、订单释放,叠加行业回暖,业绩将加速上行

巨涛成立于 1995 年,原本的业务重心为传统的油田服务及装备设施制造,但近年来凭借多年累积的优势以及工程经验,已逐步转移到国家级天然气合作项目的大型 LNG 模块建造及大型炼化与化工设施的模块建造上,如今同时立足石油天然气及风电等能源行业。

这意味着,巨涛未来不但能抓住能源转型的机遇,亦能极大减低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及影响,确保公司逆周期的平稳发展。

目前,公司形成了蓬莱和珠海装备制造基地及大连、天津、深圳、成都等地一体多元的发展格局,在石油天然气工业领域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的石油天然气装备和海洋工程制造及技术支持服务。

公司拥有广泛的客户群,其中包括能源行业的跨国巨企,例如公司与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中海油等均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这标志着巨涛具备相当强的市场竞争力,技术水平获国际市场认可,也构成了业务稳定向上的基础。

2020 年,即便在疫情下,巨涛的总体工作量仍然达到了历年最高水平,除海上技术服务业务外,蓬莱和珠海两个场地共运营项目 22 个,其中 17 个项目建造完成并顺利出货,项目按时交付率达到 100%。

具体来看,业绩增长靠石油与天然气业务推动,2020 年相关收入增加达到 12.3 亿,同比增长 75.99%,主要是由于蓬莱场地于 2019 年承接的天然气化工模块建造项目在年内处于施工高峰期。

在模块化建造业务方面,公司起步较早并累积了较强的竞争力,近年通过参与大规模的国际性项目已跻身国际一流的模块建造商行列。

于 2019 年 7 月,巨涛获得欧洲著名的国际工程总包公司 TechnipFMC 法国子公司的一份大型建造合约,负责向位于俄罗斯北极地区的 Arctic LNG2 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前两条线,提供当前行业内最大的核心压缩机及发电机模块的建造,合约总金额超过人民币 30 亿元。

据了解,项目总投资约 255 亿美元,包括三条 LNG 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为每年 660 万吨,而巨涛及其它中国 4 家承包商获得了前两条 LNG 生产线模块的建造工作。

Arctic LNG2 项目为天然气巨头俄罗斯 Novatek 公司的第二个北极 LNG 生产项目,而前一个项目 YAMAL LNG 巨涛也是有份参与。

于 2017 年,巨涛以优异成绩完成 YAMAL LNG 项目三条生产线规模第二大的 P3 包模块的建造与交付,有效支持项目提前一年投产,也为双方后续合作奠下基础。

Novatek 规划的整个北极圈方案还有几期有待进行,其中 LNG 1 和 LNG 3 设计年产量均在 2000 万吨左右,这对巨涛来说是巨大的潜在订单。

至于 Arctic LNG2,项目于去年下半年开启模块总装,全年完成超过 20% 的总体进度,未来订单收入将持续得到确认和释放。

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来看,基于模块化建造兼具低成本、工期短、质量优和符合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要求的优势,将逐渐成为大型工程的主流趋势,目前除了 LNG 外,也广泛运用在其他工业、住宅等领域。

以俄罗斯北极、西伯利亚等地区为例,由于环境苛刻限制施工,模块化建造可以缩短项目工期,有效降低项目运行风险,提高项目质量。对于一些欠发达或是劳动力短缺的国家,模块化建造也可以大幅减少建造成本。

因此,模块化建造潜在需求巨大,能为巨涛提供长足的发展机会。

于 2020 年内,巨涛执行了北美 GCGV 天然气化工厂的核心工艺模块建造。GCGV 项目由埃克森美孚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合作开发,为世界产能最大的年产 180 万吨乙烯的化工厂,亦是行业内首次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和建造。

与 Arctic LNG2 项目一样,GCGV 项目反映出巨涛强大的模块化建造能力,获得跨国巨企的高度认可,而通过重大项目的深度参与将促使其行业声誉的持续提升,能为巨涛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而且,公司已于 2019 年将蓬莱巨涛场地扩建至 100 万平方米,进一步提高了模块建造能力,有利于未来承接更多的大型项目的订单。

在持续往大型 LNG 模块建造及大型炼化与化工设施的模块建造发力下,可以看到巨涛已摆脱了传统油服企业的痛点,即业绩受油价波动及石油公司资本开支所影响,亦成为去年业绩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

截止 2020 年末,公司在手的合约总额约 40 亿元,全球订单丰富将提供充足增长动力。

而且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稳中趋升,行业景气度预期向好,可预期将进一步利好巨涛,令公司进入新一轮的业绩释放周期。

二、低碳转型潜力巨大,已提早布局迎接机遇

如今全球逐步低碳转型,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地位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然而,新能源始终有一些情景难以应对,加上目前技术所限,相比下天然气的场景限制小,能短期替代煤使碳排放快速减少,将成为能源转转型中重要的桥梁,因此未来天然气需求将更具韧性。

以国内为例,虽然十四五天然气规划暂未公布,但市场机构(国家发改委研究中心及投资机构等)预计中国天然气需求在未来五年年均增长将保持 6-8% 之间,2025 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 5,000 亿方。

按国际能源署(IEA)于 2020 发布的报告,天然气行业将在 LNG 带动下逐渐复苏,并且由亚洲国家主导,尤其是中国和印度,预计全球天然气需求仍将每年增长 1.5% 直到 2025 年。

其中,LNG 仍然为国际天然气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到 2025 年,全球 LNG 贸易将达到 5850 亿方,较 2019 年增长 21%。

随着天然气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未来陆续有大型石油天然气开发项目,也将继续支撑巨涛天然气化工模块建造业务的发展。

至于以风能和太阳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随着成本不断下降刺激需求,预计将在未来 30 年快速增长。

对巨涛来说,海上风电的高速发展将带来长期稳定的业务机会,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世界海上风电论坛(WFO)发布的《2020 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 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仍然超过 5.2GW,新增装机再次创历史新高。

另根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发布的预测,全球海上风电安装量将在 2030 年达到峰值,约为 28.5GW。

从地区来看,欧洲的海上风电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根据 WindEurope 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欧洲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到 22GW,占全球累计装机量约 81%。

巨涛于去年已成功布局海上风电装备,于期内开拓了海上风电安装水下服务市场,提供风电项目服务,新业务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尤其国外风电项目装备建造有望加速向中国场地转移。

于 2020 年 6 月,巨涛全资附属公司获授数份新合约,包括为欧洲海上风电场项目建造 50 套海上风电装备,以及为海上石油浮式储油轮(FPSO)提供上部模块建造,合约总金额约 20 亿元,并预期在未来 19 个月内陆续完成。

根据 2020 年财报披露,公司的欧洲海上风电装备项目已在按计划准备分批交付。随着这项目顺利交付,将有望为巨涛日后承造更多的海上风电项目打开新的空间。

三、结语

往往周期股下跌,除了行业景气结束外,便是归咎于公司胡乱扩产,最终在景气下滑时加上过剩的产能,导致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

但复盘巨涛,不难发现公司一直以来积极开拓新市场,通过多元化业务增加盈利的同时,减少业绩周期性波动,具备着前瞻性的布局。

从另一角度看,业绩平滑了,亦更有助于提供稳定的分红。公司 2020 年全年派息 0.37 港元,创历史新高,积极反馈股东。这同时也反映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截止 2020 年末,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 12 亿元,手头现金十分充足。

可以预期的是,巨涛将会持续寻找高质量增长的机会,为股东带来更大的回报。

短期来看,公司业绩确定性强,手上持有充足订单,只要落实后续项目订单执行便可。同时随着油气行业回暖,更多的订单释放有望助推公司业绩增长。

中长期来看,在全球提倡清洁能源下,低碳转型产生更多机会,公司早已布局的 LNG 和风电等新业务前景可期,长期增长亦有保证。

巨涛在这未来发展上的重大转变,将有望成为股价稳定向上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