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人气板块离不开周期股、医药医疗、半导体之类,而今天他们便不约而同有所表现,这也再次证明了市场的选择不多,尤其在港股上。
市场情绪起来了,就只有两个方向,一是白马股、抱团股的趋势中继,另一就是金融、地产、基建之类的反转。
从目前来看,还是前者比较好,后者其实有个别股票表现也不俗,例如招行,但要整个板块被资金青睐,看来时候未到。
主流方向还是有业绩增长、市场前景明朗的品种。
以CXO为例,没有集采的风险,却有业绩增长的确定性,今天方达控股更突然大涨逾1%,而药明生物不单只突破了早前的配股价,更差不多回到了2月的新高水平,真得看走了眼。
另外,医美类也是涨疯了,现代牙科一度涨超20%,而昊海生科也涨超18%。
对于现代牙科,早前提及过了,疫情令到很多小供应商倒闭了,加上数码化时化,小供应商跟不上,令现代牙科受惠。
公司前段时候升到5元水平, 可以视之为估值修复阶段,而目前继续爆升,主要在于时代天使上市的催化剂所影响。
据说时代天使估值600亿,2020年收入8.2亿,利润2.3亿,相比下,现代牙科市值不到70亿,但收入21.9亿,核心利润2.2亿。
从数据来看,现代牙科自然还有很多上升空间。
不过也值得留意,时代天使估值高,在于公司占国内隐形正畸市场份额40%,与国外隐适美一样,市场渗透率低加上国产替代的逻辑,所以给予公司高估值。
而对现代牙科来说,隐形矫正器是一个新增业务,但也因此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幻想空间。
虽然说公司还有上升空间,但对于没有持仓的朋友,追涨的风险和收益可以说是一比一的关系,并没有特别优势,尤其是时代天使上市的时间点,对不少资金也是一个明显的获利点。
至于昊海生科,相对来说应该安全边际更大。
一方面,港股折价太多,A股有着约160%的溢价。另一方面,公司目前TTM PE为35倍,预料今年/下年PE为28x/21x,这样的增速配上较低的估值,要比不少消费类来得更好。
另外,特步国际今天也大涨近7%,Q2业绩还未到,表现已经来得比所想更好。
.........
小米公布了Q1业绩,股价涨逾3%。
公司Q1营业收入769亿,同比增长54.7%。出货量同比增长68%,达到4940万台。经调整净利润60.7亿,同比增长163%。
从数据来看,双品牌推进非常成功,手机业务比想象的好,收入同比增长70%,分部毛利率由2020年底的8.7%上升至12.9%。
IOT增速尚可,同比增长40%,但互联网服务则不太理想,同比增长11.4%,主要是由于广告业务收入增长。
互联网业务为最赚钱的业务,毛利率达到72.4%。
但考虑到全球MIUI月活跃同比增长28.6%至4.3亿人,其中,中国月活同比增长6.4%至1.2亿人,互联网业务的增速还是配不上这庞大的用户量。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一直以来的核心,小米未来能否像苹果一样,盈利增长动力来自硬件以外的业务。
整体来说,这份财报算不错,产品力提升的很明显,成功交朋友打响了双品牌,但未来也有另一个变量,就是小米也要造车了,成的话又多了一条曲线,只是期间需要大量投资,或许会影响盈利水平,而对于这不确定性,暂时市场相信还是抱着观望状态。
另外,早前公司宣布打赢了美国官司,从黑名单脱困,暂时少了一个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