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情绪低沉。股市连续下挫,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尤其是大家长期看好的一些核心资产更是进行了深度回调,从高点下滑30%-40%的不在少数,甚至还有腰斩的企业。
这样的结果很大原因在于市场的预期走坏。前期由于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市场担忧流动性转向,开始杀估值。然后又担忧经济滞胀,以及近期各种国外因素。
市场似乎完全被担忧所笼罩。
但是股市会一直跌吗?有人可以精准预测股市的走向吗?
答案是:没有。
我们担忧下跌,也许第二天一个政策大利好可能涨到你错失上车机会。长远来看,我们能做的依旧是寻找好的资产,在比较好的价格去买入。
近期的大跌,不能说是一个绝佳的买入机会,但是相对于年初的狂欢,核心资产至少来到了一个相对合适的一个点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人觉得今年可能要重复2018年的走势,但是相比2018年,今年其实没有持续下跌的逻辑支撑。整体而言,尽管市场短期或将震荡调整以消化前期估值,但经济金融环境“不急转弯”的基调并没有发生改变,叠加去年低基数背景带来的盈利修复预期,市场下行压力较为有限。
但下跌的情绪依旧会影响股票走势,你难以判断何处是底。
所以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做一个组合,尽可能的分散去包含各种优质资产,以较为合理的价格去买入并看得长远。
当然买尽所有的好资产是很难的,需要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对众多的股票和行业有深度的研究,并且还需要有好的风控体系、仓位管理等等,一般人是很难去实现的。
所以建议还是交给专业的来,这里给大家推荐在3月29日-31日发售的华夏中证沪港深500ETF(场内简称:沪港深ETF,认购代码517173)。
一、华夏中证沪港深500ETF
ETF本身是一个组合型的被动基金,可以作为标准、便利的底层投资及配置工具给到投资者。费用低廉,操作透明,交易灵活,风险分散,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好处。
华夏中证沪港深500ETF(场内简称:沪港深ETF,认购代码517173)跟踪的标的指数就是中证沪港深500指数。该指数选取沪港深交易所上市的互联互通范围内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全面反映沪港深三地上市企业证券的整体表现。
从市场分布看,沪港深500指数样本股包括A股353只(沪市204只,深市149只)、港股147只。截至2021年2月26日,A股权重合计占57.57%,港股权重合计占42.43%,A股和港股分布较为均衡。
从万得一级行业分布看,沪港深500指数行业覆盖全面,金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等板块占据较大比重,符合沪港深三地市场结构。
从前十大成分股看,沪港深500指数主要聚焦腾讯控股、美团、友邦保险等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及金融行业股票。行业结构整体较为均衡,行业龙头股布局较多。
我们投资该ETF就相当于投资一个囊括沪港深三地500个优质资产的组合,我们不需要亲自去跟踪每一只股票每一个行业,都交给专业人士去忧虑,我们只需要判断大方向以及自己是否有钱加仓。
该ETF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徐猛。
徐猛是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清华大学工学硕士,证券从业年限17年,其中公募基金管理经验超7年,截至2020年底在管公募基金规模超700亿。
曾任财富证券助理研究员,原中关村证券研究员等。2006年2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数量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现任华夏上证50ETF(国内首只、规模最大的权益ETF)、恒生ETF等基金经理。
徐猛曾荣获上交所2019年“十佳ETF行业分析师”、新浪财经金麒麟2020最受青睐指数与ETF基金经理等众多荣誉。他管理的华夏中小板ETF荣获“一年期开放式指数型金牛基金”(颁奖年度:2019,中国证券报)、“一年期指数型金基金奖”(颁奖年度:2019,上海证券报)。
二、沪港深ETF投资价值
沪港深ETF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够囊括沪港深三地的优质资产。可通过投资该指数,一键把握沪港深三地市场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在特色细分行业都有各自的优势,漏了哪一边都觉得有些可惜。例如港股市场如以腾讯、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以及领先的云服务器厂商和创新型药企和器械公司;而A股拥有一批优质半导体公司,以及高端白酒和家电等优质消费行业资产。
对港股和A股市场核心资产进行组合配置可以发挥二者优势,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有望长期维度增厚投资组合收益。
截至2021年2月末,沪港深500指数成分股中,353只A股可覆盖沪深300指数市值的98.55%、可覆盖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个数的95.00%;147只港股可覆盖恒生指数市值的84.45%、可覆盖恒生指数指数成分股个数的96.15%。
春节之后,A股市场风格有所切换,机构“抱团股”松动,周期股走强,中小市值成长股迎来补涨。在此背景之下,截止3月16日,仍然有19个一级行业的龙头公司跑赢行业整体。白马股虽然出现回调,但对于赛道及基本面均为优质的个股,在预期流动性收缩或将有限的情况下,仍存在较好的投资价值,长期来看仍值得关注。
风格可能会短期切换,但是能穿越周期的长跑选手依旧是那些优质资产。
特别是在疫情后,国内的经济复苏领先全球,展现出良好的韧性。2020年2季度,中国率先实现了季度GDP同比正增长,并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速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4季度,中国是唯一实现季度GDP较显著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为增长6%以上,经济复苏趋势长期向好。根据IMF预测,2021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8.2%,继续领跑全球。
长期做多中国,应该已经是世界多数投资人的共识。
如果说选出最能代表中国经济的500只股票,随着更多新经济股在港上市,动态调整的沪港深ETF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