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第四季度的港股走势与过往发生明显的变化,经过年中的普涨到结构性涨幅,市场已积累丰厚的获利盘。
曾有个朋友拿着中芯,年中的7月份就开始想着年底的事,如何保住果实到年底相信也是不少投资者考虑的事情。
虽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防守也分多种,尤其面对利益,人性往往展现出两大极端。
这两大极端也反映在四季度资金流入的选择上。
一.跌与不跌
以恒生指数过往的走势为例,(国庆前)2020年9月16日-9月30日为第一阶段;(国庆后)10月5日至今10月30日第二阶段。
国庆前,恒生指数11个交易日跌幅总约4%。此时大市下跌的因素可能有三。
(1)受上证指数及外围影响,国庆前期间的上证指数及道琼斯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此阶段的上证指数成交额不断下降,流动性在收紧,外部环境恶化,节前资金流出严重,烘托出此时市场的低迷。
道指及纳指则是受场外政治因素不断干扰、二次疫情爆发以及放水与否共同交叉影响。
(2)中报业绩出来后,前期强势板块如教育、物管、SaaS板块的赚钱效应消失,尤其教育、物管板块资金流出明显。
教育、物管板块资金流出早在9月初已有迹象,随着中报业绩陆续兑现以及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回调成了重灾区。
如教育板块,因一纸政策导致细分领域K12全崩,背后增长逻辑发生变化,高教股因经营可盈利性质不受政策影响,股价受到波及更多的是过去的疯涨,情绪好时忽略本身属于重资产经营的商业模式。
物管板块,好赛道、好商业模式、稀缺性、高确定性成为过去一年资金避险的首选,上半年不论是从ipo数量或个股涨幅均呈“百花齐放”的态势。
中报业绩出来后,个股的发展逻辑被证伪苗头因素开始冒出,叠加前期一大批高获利资金,接下来即将上市招股的华润、世茂、合景、金科以及提交申请的禹州、融创、恒大等物业股也蓄势待发。
整个物管行业是不是好赛道先不讨论,好商业模式因共同点过多存疑、数量稀缺性也已不再。
部分跨行业拓展与主业关联性不大的新业务,部分一味收并购而忽略增值服务及外拓,部分没有好母公司只能靠自身在越来越激烈的物管市场打拼。
(3)IPO集堆上市抽走市场资金。
9月份上市的乐享互动,明源云,再鼎医药,中通快递,东软教育,百胜中国等招股,从云顶新耀-B的招股已出现银行融资额略紧张的苗头。
这一情况也将持续至10月底的蚂蚁招股。
(国庆后)10月5日至今10月30日阶段高开低走,至30日的涨幅约2.84%,如果说过去的小票资金流出因为业绩兑现或不及预期及整个趋势引起的回调,那么第二阶段的下跌更多是已经是一种策略的改变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提升。
策略转变的背后是年底保业绩保排名的结果。
从中下旬可以明显察觉到资金一方面流入贵到离谱的“核心资产”如比亚迪、宁德时代,腾讯、阿里、美团,另一方面流入便宜到贴地的大金融,如银行、保险,即杠铃策略。
资金流出的板块也是前期升幅强劲的板块。例如上文提及的物业、教育,不管是趋于避险或止损,止盈等因素都是引发回调的其中之一,跌幅较多的是基本面不扎实,短期估值过高,流动性差的中小票。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分为欧美疫情控制不力,二次爆发似乎已板上钉钉以及美国大选将至,谁当选,当选后的宽松政策能否持续推行等不确定性笼罩大市,此时的道琼斯及纳斯达克指数已经开始下跌反应潜在立刻利空预期。
相比道琼斯及纳斯达克指数跌幅,国内港A相关的上证,深圳,恒生指数走势尚可。
一方面是指数里的公司业务多在国内开展,疫情在国内基本得到控制,虽疫苗尚未正式推出市场,但对疫情认知提高后的市场已无年初时的恐慌抛售。
另一方面是资金流入的大金融板块,核心资产占指数权重大,因此有段时间见到指数涨,小票个股普跌的现象。
二.抓反弹
鉴于目前的情况看,杠铃策略大概率将贯穿第4季度的求稳行情,那么过去若无这两类的仓位,布局明年是最稳健保守的做法,例如年报可能会超预期的个股。
另,基于离年报公布上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下跌也有部分是非基本因素导致,更多的是机构止损,被动做仓位管理,那么超卖下的公司大概率也会回到价值区间徘徊。
反弹选择可以按照大中小三类公司标准去找。
(1)核心资产
目前核心资产多数如TMT也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有不少泡沫,这一类如果有仓位的话稳健是不增不减。
传统的白酒、消费这类的龙头基于三季度报不及预期已有10-20%的跌幅,这一类的票可以理解为“略渣的高富帅”,所以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买入用时间消化估值,等待下一年的预期。
(2)基本面过硬,业务具备稀缺性
这类多指中大型的成长股,如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以物业股为例,碧桂园服务在基本面,未来业绩预期,确定性、背后投资者结构等因素都比同行业的质地好,可能弹性不及其他物业公司,但波动小,胜在稳健。
(3)市值管理动力
这类多为中小型成长股,可从回购、增持等其它方面来判断公司是否亲自上场搞事情,或仅用线上下路演吸引投资者关注,这类区别对股价的走势大为不同。
三.结语
外围不确定即将落地,海外市场也已有所反映,利空出尽后的11-12月大市其实值得期待。
能否空中二次加油,基本上就看还有没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