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观察| ​德琪医药,高瓴、药明参股,定位全球化的创新药企
港美股 · 浪哥 · 2020-09-09 · 股权代码:

ATG-010 (selinexor)是首个,也是唯一获美国FDA批准的选择性核蛋白输出抑制剂(SINE)化合物。

新股评分

行业前景:7分

企业竞争力:7分

市场情绪:7分

综合分数:21分

注:每项10分,总分30分


核心结论

公司开发的新药都是聚焦前沿靶点,而且定位全球化,加上业内巨头和资本巨头同时加持,前景不俗。


1.公司介绍


德琪医药是一家临床阶段专注于创新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司的独特性来源于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以及开发新抗肿瘤疗法的差异化战略方法。ATG-010 (selinexor)是首个,也是唯一获美国FDA批准的选择性核蛋白输出抑制剂(SINE)化合物。


来源:招股书


德琪正在中国进行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和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两项II期注册临床试验。同时正在展开多项ATG-008 (onatasertib) (双重mTORC1/mTORC2抑制剂)临床试验,以评估ATG-008作为单一疗法或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多种晚期实体肿瘤(包括乙肝病毒阳性肝细胞癌)。


截至2020年8月22日,该公司已建立12条强劲且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临床及临床前产品研发管线。公司的两款核心产品具有良好的概念验证后的临床和商业前景,ATG-010 (selinexor)是同类首款和同类唯一,而ATG-008 (onatasertib)则是潜在同类首款。


公司临床阶段的产品管线中还有其他两款有效SINE类候选药物,即ATG-016 (eltanexor)和ATG-527 (verdinexor)。这两款药物拥有的差异化药物特性使公司可通过单一疗法及复合疗法治疗多种适应症。ATG-019 (KPT-9274)具有口服双PAK4/NAMPT抑制剂同类首款的潜力,可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和晚期实体肿瘤。ATG-017 (AZD0364)是一种高特异性ERK1/2抑制剂,在治疗由RAS/MAPK通路异常造成的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方面拥有同类最佳潜力。


该公司还计划在未来12至24个月内在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提交候选药物ATG-101、ATG-018、ATG-022及ATG-012的新药临床研究申请(IND)申请。


财务方面,公司尚未从产品销售产生任何收入。截止2018年、2019年两个财政年度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为946.4万、5294.6万和1936.6万,研发支出为1.16亿、1.16亿和1.70亿,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1.46亿、3.24亿和5.38亿。


来源:招股书


2.市场规模


据了解,全球肿瘤药物市场由2015年的832亿美元大幅增至2019年的14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6%,分别占全球医药市场的7.5%及10.8%,预计到2024年将增至2444亿美元。


受癌症患者不断增加,大量医疗需求未获满足,加上有利的政府政策,患者用药可及性增加及先进治疗方法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国肿瘤药物产品的销售稳步增长。2019年总收入为254亿美元,2015-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8%,将于2024年预计达到531亿美元,2030年进一步增至958亿美元。


来源:招股书


3.股权结构


成立短短 4 年间,德琪医药已经完成了 3 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 3.1 亿美元。多家知名 VC 助力其研发之路,其中启明创投连续三轮加注,高瓴、博裕资本、泰格投资和药明康德等都在投资之列。


来源:网络


今年7月,德琪医药完成由富达资本领投的9700万美元C轮融资。


创始人梅建明博士持股34.22%,拥有超25年全球肿瘤疗法临床研发经验,此前担任Celgene的临床研发主管,并领导了多款畅销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如瑞复美、POMALYST及IDHIFA。


博裕资本旗下Active Ambience持有12.2%的股份;


方源资本旗下的Begonia持有11.09%的股份;


启明创投旗下基金持有7.82%的股份;


百时美施贵宝旗下新基中国持有5.36%的股份;


此外高瓴资本、泰格医药、药明康德、泰康资管等亦有参股。


来源:招股书


4.融资用途


至于上市所得,主要用于推动其在研管线的临床开发,其中口服选择性核输出蛋白抑制剂(SINE)ATG-010 正在中国进行两项 II 期注册临床试验。并将其在研管线扩展至美国,预计到 2021 年底,公司将会推进多款临床前产品在美国进入 IND 阶段。


5.风险


该公司面临的风险之一是临床阶段及临床前阶段候选药物能否成功直接影响其业务及盈利能力。


其次,该公司无法识别、发现或授权许可新候选药物,并可能分配有限的资源来寻求特定的候选药物或适应症,而未能将可能在以后证明更具盈利性或成功可能性更大的候选药物或适应症转化为资本。


最后,候选药物的临床试验未能表现出令监管机构满意的安全性及疗效,或未产生其他积极的结果,则会让其会产生额外成本,推迟完成或最终无法完成候选药物的开发及商业化。


6.估值


考虑最后一轮融资比例,以及目前港股创新药股普遍估值,预计市值在70-150亿左右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