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现金复利机器与现金消耗机器
深度 · 高品质公司投资研究 · 2019-09-11 · 股权代码:
商业模式很重要
来源:景泉Value
超级现金复利机器是那些不需要新增资本投入就能够为股东持续创造年化远超通胀与GDP之和利润增长的企业。而现金消耗机器是那些增加了投入资本却仍然无法为股东创造利润增长或者低利润增长的企业。
巴菲特在2002年度股东大会上回答一位股东“理想的企业是怎么样的”的提问时提出:“理想的企业是有很高的资本收益的企业,可以利用大量资本实现高额收益,是可以成为复利机器的企业。因此,如果可以选择,就把一亿美元投资到可以实现20%的投资收益的企业中——实现2000万美元的回报——是非常理想的,第二年这1.2亿美元投资继续产生20%的收益,第三年的投资就是1.44亿美元,这样的企业非常非常少……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企业实现资金周转,并购更多企业。”
简而言之,能够利用大量资本持久创造高额资本收益的企业才是复利机器。而不需要大量资本也能够创造高额资本收益的企业我称之为超级复利机器。
芒格认为如果既能理解复利的威力,又能理解获得复利的艰难,就等于抓住了理解许多事情的精髓。
资本要求低的超级现金复利机器
在考虑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数学方法。大致了解一个企业需要多少资本,它可以保留多少收入并进行再投资,以及这些投资的回报将会是什么样子,这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以某家食品企业为例:2011年到2018年,这家企业为股东每年赚的钱从9.6亿增加到43.6亿,七年复合增速达24%。
2011-2018年为股东赚的净利润总额191亿,分红74亿元,期间公司只在ipo时募集了19.2亿,而公司给股东分红却达到了74亿元,在此期间公司也没有新增短期和长期负债。
为了扩大产能以及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公司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在此期间增加了18亿,而因为公司良好的品牌效应增加了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公司营运资产减少了28.5亿元,也就是这七年间,公司基本上没有新增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年化24%利润增长。
资本需求高的现金消耗机器
我们来看某家食品上市企业就是个典型的现金消耗机器,2011-2017年该企业通过定向增发等新增股本的方式募集资金11.7亿,通过发行债券以及银行信贷借款增加14.6亿负债,总计筹集了26.3亿,而公司净利润却从2011年的1.7亿减少到2017年的1.3亿,增加这么多资金投入而公司净利润却仍然下滑。
2011-2017年期间公司净利润总计10.7亿,分红1.7亿,增加净资产9亿,而为了维持经营保持竞争力,公司营运资金增加了15亿,固定资产增加了19亿,现金总支出为34亿,可以看出该企业就是个现金消耗机器,如果只是依靠企业内生产生的利润滚动发展,不依赖外部增资扩股融资,该企业将负债累累。
为什么一个是复利机器而另一个却是个现金消耗机器呢?原因在于:
第一,产品是否是差异化竞争;第一个企业生产的具有品牌效应,产品可以持续提价抵抗通货膨胀,同时销量保持增长,而第二家企业所处的水产品进料加工行业基本上是个同质化竞争的行业,价格无法上涨销量也未增加;
第二,是否是重资产行业;为了维持或者扩大生产经营,第一家新增固定资产投入较少,而第二家企业收入没有增加却仍在盲目扩大厂房和设备投入;
第三,是否需要新增大量的营运资本?第一家企业具有很强的上下游议价能力,对下游客户可以通过预收账款占用下游的资金(预收账款占收入的20%),几乎没有应收款,对上游供应商可以通过应付账款延迟支付原材料等成本占用下游资金(应付款占成本的10%),几乎没有预付款,这样可以将大部分利润分给股东而不用占用太多的利润用于新增营运资金,而第二家企业对上下游议价能力都很弱,对海外鱼类进口商要付大量的预付款(占成本的85%),对下游海外客户有大量的应收款(占收入的80%,而且可能有关联交易利益输送之嫌疑),而且几乎没有预收款,这使得第二家企业收入未增加而营运资金却大幅增加。
在1984致股东信里,巴菲特做出了深刻的阐述:“并非所有的盈余都会产生同样的成果,许多企业尤其是那些资本密集型的公司,通货膨胀往往使得帐面盈余变成人为的假象。这种受限制的盈余往往无法被当作真正的股利来发放,它们必须被企业保留下来用于设备再投资以维持原有的经济实力。如果硬要勉强发放,将会削弱公司在以下几方面的原有能力:
1、维持原有的销售数量;
2、维持其长期的竞争优势;
3、维持其原有的财务实力。
所以,不论企业的股利发放比率是如何保守,要是常此以往必将会面临市场淘汰,除非你能再注入更多的资金。”
我们从上述案例和巴菲特的深刻阐述至少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1、会计利润并不一定就是股东能够自由享用的利润;2、由于限制性盈余的存在,企业对利润的再投资不一定都能增加企业价值;3、这种现象在通胀时期尤其如此,通胀越严重,情况越糟糕。
在巴菲特眼中,普通商品型企业(与消费独占或市场特许企业所区分)通常有着较高的限制性盈余。也因此,对这些限制性利润的再投入通常不会带来好的投资回报。
而最好而最简单的投资技巧就是只投资那些非资本密集型的消费独占、寡头垄断、领导品牌和产业领军企业。我们看到第一家企业无需像其他一些普通公司那样,为了扩大产能将一大部分利润固化到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的增加值中,最终产生出大量限制性盈余。他只需要少量的利润留存再投入,就可大大提升盈利能力,多余的钱,则拿来分红。
如果长期持有现金复利机器,股东就像拥有了一台以年化较高增速增长的印钞机,可以享受持续增长,时间则是最好的朋友;而长期持有现金消耗机器,那么时间就是我们的敌人,你拥有的资产将逐步被吞噬或者被通货膨胀侵蚀。
当然我们只是探讨一种模式,其中背后的商业逻辑才是需要我们下大功夫去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