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布衣的年报印象
港美股 · 章圣治 · 2019-09-09 · 股权代码:

高端服饰是门好生意么?

作者:章圣治
来源:老章价投

最近好几位朋友向我提议,说希望我可以写一写那些我正在关注、但还没有投资的公司,我说有机会就写。
 
恰逢两周前,江南布衣(03306.HK)公布了2019财年业绩(2018.7.1-2019.6.30),加上业绩披露后股价大跌,它成功勾起了我的兴趣,今天就把这家调性十足的服装公司摆上来吧。
 
其实,服装本来是一门我很少涉足,也不太敢碰的生意。
 
一方面,它属于巴菲特在1995年致股东信中描述的“必须时时保持聪明”的典型,因为“竞争对手随时准备复制你的做法,然后超越你”。以至于几乎每一个细分品类,都挤满了竞争者。
 

 
另一方面,服饰类商品又是消费者“喜新厌旧”心理最强的。皮尔卡丹、美特斯邦威、达芙妮、拉夏贝尔、富贵鸟、探路者……无数流行品牌的衰落,不单单是因为他们犯了错,也是行业规律使然,用郝海东在评论C罗时的那句著名语录来总结就是“最多火三年”。
 
不过,江南布衣的流行可远远不止3年,它成立于1997年,22年后的今天依然保持着极强的生命力
 
这是一家以设计驱动粉丝运营为核心的设计师品牌服饰公司。说实话,以我自认为比较偏大众的直男式审美,还真不太接受得了JNBY的女装设计风格,它的调性实在有些特殊,从它官方微信号散发的气质就能看出来。
 
尽管明显不是我的菜,但我心里还是有个声音:越是对它无感,我越应该深入研究它,因为这或许意味着江南布衣的粉丝忠实度会特别高就好像很多人一开始喝不惯茅台酒,觉得这酱香味道很奇怪,可是喝了几次之后就会疯狂的爱上,从此再也转不回浓香一样。
 
2016-2019财年,年消费金额超过5000元的粉丝人数节节攀高,分别为9万、11万、16万和20万。这20万具有旺盛消费力的粉丝才是江南布衣的核心消费者,而不是我这种商务直男。只要这充满辨识度的风格继续保持,在没有同类细分品牌的情况下,我相信该粉丝群体流失的可能性不大。
 
再看业绩,自从2016年香港上市以来,公司已经交出3份年报,总体让人满意
 
17-19财年,江南布衣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3亿,28.6亿,33.6亿,净利润3.3亿,4.1亿,4.8亿,维持着健康良性的增长
 
之所以说健康,是因为公司并没有无节制的开店铺摊子。
 
在服装行业,不少公司为了短期业绩疯狂开店,销售额是立竿见影地冲上去了,但品牌价值却受到了永久性损伤。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达芙妮十几年前,达芙妮在一二线城市的都市女性眼中还有着令人心动的美好印象,可后来当她们发现达芙妮把门店开到了沃尔玛大卖场里,开到了四五线城市的小巷路边,这个品牌就在她们心智里崩塌了,从此路过都不愿多看一眼。
 
还好江南布衣的开店是克制的。虽然最近3年门店总数从1316家增长到2018家,增幅不小,但其中大部分增量来源于旗下的成长性品牌,如果单看主品牌JNBY,16-19年门店数量分别为712、766、832、884家,这个每年开5%-10%新店的节奏还是可以接受的。
 
同时,同店销售额增长率这个数据也印证了增长的健康性。17-19财年同店销售增长分别为8.0%、8.9%、3.4%(经济下行的一年,可宽容看待)。作为一个寿命已“高达”22年的服装品牌来说,其旺盛的生命力可见一斑。
 
不同于拉夏贝尔那样通过收购其他品牌获取增长,江南布衣未来增长主要靠的是内生孵化:2005年推出做男装的速写,2011年推出做童装的jnby by JNBY,同年收购女装品牌less(收购后重新定位),2016年推出青少年服饰品牌Pomme de terre(蓬马)和家具品牌JNBYHOME(无独立实体零售店,以线上销售为主)。
 
这些子品牌延续了江南布衣自然、简洁的设计风格,意在深度挖掘粉丝的细分需求,最近几年它们都发展得不错。


 
要评估一门我不太了解的生意是好是坏,我最看重、也必须考察的是有形资产收益率
 
翻开江南布衣的资产负债表:总资产23亿,有息负债为0,现金加银行存款接近6亿,也就是说公司用不到20亿的有形资产和营运现金(假设有3亿多现金是冗余的),做着年收入23亿、税后利润5亿的生意——这个回报率非常不错,出色地通过了检验。
 
再看现金分红水平,上市以来的3个财年,公司都拿出了75%的净利润用来派息,可见公司赚来的利润不仅是真金白银,而且真实可信赖。(注意了,2019财年现金分红3.74亿,对应当前52亿人民币的市值,股息率已经超过7%
 
持续巩固的粉丝黏性,品牌矩阵之下可见的增长,不错的生意回报率,慷慨稳定的现金分红,江南布衣的这些特质都令我眼前一亮,但它最吸引我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吴健、李琳这对创始人夫妇的经历。
 
吴健先生199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制冷设备技术专业,李琳女士199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都是比我大二十多届的师兄师姐。在那个年代,拥有如此优异的学历,却放弃了所学专业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一定需要极大的勇气。
 
可他们真的去做了。1994年,李琳在杭州开出第一家小服装店,1996年,李琳开始销售自己设计的衣服,1997年,江南布衣公司诞生,并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作为小迷弟的我,深感钦佩和认同。

展望未来几年公司的业绩增长,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影响因素——新总部搬迁
 
2020年初,公司将会搬进新总部——坐落于杭州城西的“天目里”。可也正是公司追求极致艺术的一贯调性,让这个总部足足造了6年,最终建成了一个创意十足的综合体,中国内地第一家茑屋书店也将开在这里。
 
可坏消息是,这投入巨大的新总部一经启用就会开始折旧,中信证券预计由此产生的新增费用将达到3000-4000万。管理层在展望2020财年业绩时也表示增长将因此受到拖累,增速会降至“低双位数”,但是1-2年后会“再度加速”。
 
受此影响(显然市场只听进去了前半句),股价连续大跌,过去两周市值蒸发18%,也跌出了文章开头说的“勾起我兴趣”的价格。



 
在我看来,搬进新总部只影响利润表,而不影响现金流,资本开支压力减小之后,公司的财务状况反而是更健康的。
 
能用52亿的价格,买入这样一家当下净利润5亿(75%用来分红),未来还能维持双位数增长的公司,真是一笔很难不让人心动的买卖。
 
然而,我脑子里还有两个疑团存在,抛出来看看能否得到解答。
 
第一,做服装生意,库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江南布衣8.6亿的存货,周转天数约240天,算不算偏高?
 
人们经常拿来做比较的地素时尚,销售规模是江南布衣的2/3,同期存货只有2.8亿,差不多仅为江南布衣的1/3。
 
第二,2018年9月18日的公告里,出现过一项回购股份的议案。
 



下面第9页还补充说回购股份“只会在有利于本公司及股东整体的情况下才会进行”,也就是当股价出现低估,能在市场上用1块钱买到高于1块钱的价值时,公司才会进行回购。
 

 
这本是一项让我举双手叫好的提议,但后来不知是为什么,今年1月股价因为“抄袭风波”连续下跌,市值都跌破50亿港币了,肉眼可见的低估啊,可回购动作却始终没有使出——如果管理层不认为九个月前那9.67港元的股价是被低估的话,那眼下的11.1港元就更不用指望了。
 
在搞明白上面这两个问题之前,我暂时不会买入江南布衣。但话也不能说死,要是市场先生再像今年1月份那样给出低于50亿港币报价的话,我恐怕也不确定还能不能管住自己的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