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了上证突破的气势,港股假期回来也立马冲高。
低估值的,一直不涨的周期股,尤其是地产,今天也回来了。不过,前期大涨的医药、物业、SaaS,也没有因此回调,部份更创新高。
不知不觉,全面牛市就来了幺?
医药、物业虽然估值比较高,但始终业绩确定性最强,增速最高,所以为什么这些行业每次回调后便创新高,市场钱多,资金喜欢抱团也是没办法的事。
另一方面,低估值的地产,增速最快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行业虽然安全,但缺乏了幻想空间,即使估值获得修复,大机率也只是涨一波,进一步的催化剂还是不够。
这两天资金追逐周期股,券商也跟着唱好,打着牛市消灭一切低估值的旗号开会议。
只是,如果是因为全面牛市,而持续推升周期股,那么医药、物业的估值相信也可以进一步泡沫化。
反正就目前而言,判断市场风格要转向,言之过早,先跟随右侧交易的思维,不要预测拐点,等拐点明显后再做应对。
因此不论从那个角度看,外围不跌,A股新高,资金抱团的板块也是好于低估值的周期股。
当然,均衡配置有它的好处,不管风格怎么变,应对也能较为从容。
...............
1. 上半年内房销售数据好于预期,内房股全线补涨。6月份首100强内房企业销售金额达14,517.2亿元,按月增长33%,按年增长13.8%。
基本上,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相比激进的杠杆拿地,市场目前更喜欢债务承压较小的公司,例如世茂(0813.HK)、合景泰富(1813.HK)都在创新高。
相反,净负债率过100%的融创(1918.HK)、恒大(3333.HK)仍在区间内振荡。
2. 蓝光嘉宝服务(2606.HK)发公告称,年初至今已收购合共8家物业公司,总代价为人1.94亿元,在管建筑面积为1,224.3万平方米(相当于2019年底公司总在管建筑面积约17%)。
这只以前提及过,当时指出在行业PE动辄20-30倍以上的时候,蓝光才处于15倍水平,相当便宜。
不过,便宜也是有原因,一方面母公司不够其他同业那么厉害,另一方面,公司当时也展现不出并购潜力。
但从目前表现来看,并购方面的疑虑好像正逐步消除,无疑有助提升公司估值。同时,另一个催化剂是H股全流通。
蓝光上周已公布获证监会批准将最多 1.28 亿股内资股(即全部)转换为 H 股并于港交所上市,而更多详情有待落实公布。
以每股55港元计算,在全流通后,蓝光市值将达到98亿,超过进入港股通的门槛,这也将是另一个提升估值的推动力,值得留意。
3. 马明哲昨天把平安(2318.HK)的CEO辞了,平安作为一个大集团,个人的辞职自然对经营不会带来太大影响,而且马明哲仍然是董事长,也意味仍然掌握着大权。
不过,资料显示他已经65岁,应该也是时候退居二线。
4. 据外媒报道,美国于6月30日正式裁定,将华为和中兴通讯(0763.HK)列为“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禁止电信运营商使用政府资金向这两家中企进行采购。
中兴即使去年已经受到整顿,还是逃不开这个裁定,而且听说还有个印度版的实体清单即将出炉,而根据报导称,华为和中兴的设备占印度电信运营商市场逾25%,
虽然印度市场收入贡献相信不大,但在这一系列的保护主义下,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之路越来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