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再印证了一个观念,只要黑天鹅发生了,其他黑天鹅的发生机会也会大增。
屈指一算,今年以来恒指单日跌幅逾900点的日子,已经出现了7次,而今天暴跌1,349点,以5.6%的跌幅来算,更是逼近2015年7月8日那天约1,458点或5.8%跌幅。
对于这个暴跌,原因有两个,一是报告在宽松方面低于预期,二是立法事件。
首先,报告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数字,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报告中对此也有明确解释,主要原因是“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
相比数字,稳就业其实更为重要,但对只追求放水的股市根本不会关注。
至于货币政策,报告提到“引导M2和社融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但目前增速已经高于去年不少,是否会进一步加大力度有待观察。
简单来说,没有进一步放水,市场失望了,但最大原因还是在于另一件事。
立法事件引发不确定性,而背后又暗示着中美进一步交恶,导致港股大跌,也反过来拖累A股。
事件不便多说,但针对外资会否因此而大举撤离,逻辑又不一定那么简单,虽然港元汇价今天碓实在转弱。
一方面,放眼全球,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是数一数二,如果撤资只是基于封闭因素,那么外资从一开始就不会买A股。
另一方面,美股高估值配合还未解决的疫情环境,不确性实在太大,相比下,港股要安全得多,作为分散投资仍是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因此,相信外资的心态也是非常纠结,但完全撤离的机会推断还是较渺小。
但以今天的市况,有部分外资真的撤了,也不意外,只是,资本是逐利的,逐利心态肯定凌驾于政治因素,也会构成股市反弹的基础。
当然,以一个投资者来说,还是以市场走向为依归,个人想法真的不太重要,如果外资真的逃难,那就会持续反映在股价和指数上,所以我们应该准备两手应对的方法。
一是控制仓位,减少风险,二是转仓,尽量不碰香港本地股。
其实3月都预演了一次,跌起来一起跌,但反弹时还是成长股最厉害,例如科技股、消费股、物业股、国产替代概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