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失效了吗?
A股 · 丫丫小巴 · 2020-04-16 · 股权代码:

为什么贵的越贵?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银行股利润纷纷创新高,而估值却创下历史新低,银行股今年表现不佳,导致茅台A股市值超越工行,成为A股第一。
 
很多投资者觉得不合理,银行股明明估值那么低,但表现就是差。
 
这其中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银行股已经明显进入了成熟阶段,目前持续经营业绩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很多人的预期就是年化4-5%的收息股。
 
估值低是因为,银行的分红比例大部分都是30%,赚到的利润大部分都不会分出去,所以PE低,假设有一家银行股可以做到70%的派息比例,PE升到15倍以上是非常确定的。但可惜没有。
 
而如今面临疫情,银行股大部分的分红应该都会受影响,至少在国外的大银行大部分都面临了这种危机。
 
那么,对于收息股来说,不派息,估值再低也没意义,按DDM估值的理论价值也要下调,银行股的表现差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然,所谓的成长股,问题也很多,资本市场讲究预期先行,甭管一事成没成,预期先打满,后面等业绩出来了,再来重新调整预期。
 
所以对于很多成长股,利润没多少,往往市值就很高了,这里面有乐视这样的负面例子,也有特斯拉这样的正面例子,不能说市场完全错了。
 
回到当下,最近比较火热的是各类医药生物股,其中很多都是在二季度业绩才会进一步提升,有些是海外疫情受惠,有些是产能刚刚开满。先不论业绩增多少,股价先上去,其实可以参照之前的道恩股份,先炒上去,当然道恩是预期过高,实际上利润差很远,所以股价已经不行了,从高位下跌严重。
 
但也有一些股票涨得不多,但业绩一出来超乎所有人预期,所以股价还在涨。
 
在预期炒作,未被验证的阶段,肉最好吃,而当业绩披露过后,能否取得超额收益就要看具体基本面的成绩如何。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几倍的股票,巨幅上涨阶段,都没什么分析数据,但在业绩出来,有大量数据分析跟踪后,反而涨幅远小于前段时间。
 
总体而言,目前A股情绪逐渐复苏,赌二季报爆发,寻找新的口罩股成为了主要的市场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