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上午,科创板正式开张,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始了各自的二级市场之旅。行情非常火爆,所有科创板公司股票都实现了单日日内上涨,而涨幅最大的为安集科技(SH:688019),上涨400%。
除了公司市值和个人财富的几何升级,背后的隐形赢家也逐渐浮现,例如根据统计,截至7月21日,4个月时间内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达到149家,其中,有小米(1810.HK)参股、间接持股的公司有近十家之多。
一、小米的科创板图
2013 年,小米为了打造智能硬件生态链,开始布局投资智能硬件企业。
资料来源:网络
随着涉足的投资项目以及孵化项目渐多,投资收益成为小米一项稳定和经常性的收入来源。
截至2019年3月31日,小米已变现的投资收入为5.9亿元,而投资数量超过270家公司,总账面价值290亿元,同比增长28.6%。
资料来源:小米
然而,如果只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那么小米就跟投资机构没分别,因此在小米的战略布局中,目标很清晰,合作共赢才是核心推动力,比如,属于这次科创板首批上会的乐鑫科技和方邦股份均是与小米的核心业务和双引擎战略发展有关。
乐鑫科技为一间WIFI MCU通信芯片供应商,主要产品是物联网领域(IoT)的核心通信芯片。
根据招股书,相关系列产品销量的2018年市场占有率达到33.59%。另按TSR发布的研究报告表示,在物联网Wi-Fi MCU芯片领域,公司也是唯一一家与高通、德州仪器、美满、赛普拉斯、瑞昱、联发科等同属于第一梯队的国内企业。
图片来源:乐鑫
至于另一间方邦股份,主要研发、生产及销售电磁屏蔽膜、导电胶膜等高端电子材料,其产品是5G核心器件柔性电路板的重要材料。
方邦自2012年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屏蔽膜后,便逐步打破遭日本生产商长期垄断的国内市场局面。
目前在国内电磁屏蔽膜生产商销量更已跻身第一,并同时与华为、小米、OPPO、VIVO、三星等在业务上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图片来源:东海证券
而未来上市还有以下几间,将于7月25日确定发行价格的 ①晶晨股份,及正在推进科创板上市进程的 ②恒玄科技和 ③芯原微电子。
① 晶晨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机顶盒芯片供应商,主营业务为多媒体智能终端系统级芯片(SoC)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和AI音视频系统终端等科技前沿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也是少数选择第四套上市标准的企业,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图片来源:中广互联
② 恒玄科技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无线音频芯片供应商,于今年7月时获阿里巴巴、小米同时入股;
③ 芯原微电子则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IP和芯片设计服务商,提供SoC和系统级封装等一站式服务,背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IDG以及由IBM公司和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共同建立的中国投资基金等。
对于小米这样的多产品生态布局的公司来说,研发、供应链、销售和用户都是同等重要的问题,而后二部份,主要关于商业运作的,小米基本上是极其擅长。
至于前两部份,由于小米一直坚守开放性平台原则,不搞垂直一体化和封闭供应链,因此最上游部份便通过布局合作伙伴的发展,使小米能专注建构出万物智慧互联的崭新生态。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在物色投资标的时,小米最为看重公司于细分领域的技术能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小米已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链投资策略,不但要围绕小米自身核心业务,更同时强调业务协同性。而上述科创公司的核心产品,如芯片、智能制造、新材料不但是中国制造的重点发展领域,更对小米推进“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有着重大意义,这也正是小米入股的深层原因。
二、推动中国芯的发展
芯片被喻为信息时代的“发动机”,是所有智能设备的“心脏”。
但是行业门槛极高,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做研发,由于研发周期长加上客户端没有办法保证,因此企业会随时出现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对整体运营造成极大风险,导致过往很多产业资金都选择避开。
去年的中兴事件正好戳到这个痛处,令大家觉醒到国产芯片的落后,也因此后续激起了众多企业巨头进入芯片行业。
小米作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以及国内最大的智能设备生产商之一,推动国内芯片发展也明显是推动小米系生态互利协同发展的举动。
图片来源:IDC
一方面,通过投资布局智能制造产业上下游,小米能获得合作伙伴强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小米实现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反哺支持智能制造产业链企业发展。
以乐鑫科技和晶晨股份为例,小米作为股东的同时,也为两间公司的最大客户之一。
根据2018年数据,小米为乐鑫科技的第二大客户,销售额为4,410万元,占总营收约9.29%;同时也是晶晨股份的第三大客户,销售额为2.62亿元,占同期营收的11.06%。
乐鑫科技为小米IoT设备的主力芯片供应商,而自小米于2016年入股后,乐鑫的营收便实现爆发性增长,两年间年均复合增长达到96%。
图片来源:乐鑫科技
小米也是第一家大量采用晶晨处理器的主流智能机顶盒和智能电视品牌,于2013年推出的小米盒子便率先采用了晶晨的芯片,而后续的小米电视和智能音箱等产品也是跟随其后采用了晶晨的芯片。
根据2019年第一季度数据,小米电视全球累计出货量超260万台,同比猛增99.8%;而小米于中国智能音箱市场也以290万台出货量排名第三。
图片来源:IT之家
根据晶晨财报显示,公司业绩情况在近三年来呈稳步上升趋势。从2016年到2018年,营收增长翻倍,而2018年的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了200%。
图片来源:晶晨股份
对小米及被投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双赢局面。
对财务投资者来说,财务回报是最终目标,因此追求尽可能小的风险和利润最大化。
但对于小米这样的战略投资者来说,短期内的股权增值和现金回报并不是重点,而被投企业能对小米生态链布局和发展作出帮助才是重中之重。
在投后管理来说更是有着明显的差别,财务投资者着重提供财务事务的服务,而小米更希望能在业务增长上给予如资源和渠道等最直接的帮助,以孵化的方式为他们带来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Pwc
要明白,芯片并不是用钱就可以砸出来的产业,还要配合商业化实战中的不断试错和进步来建立信用度。
中国的芯片设计企业不在少数,但是往往自研产品出来了,国内企业却优先采用海外的,这就制约着行业发展。
而小米的做法是通过自身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IoT产品群,为被投企业带来业务上的帮助,快速拉动产品销量并形成规模效应,同时所产生的现金流也减少了科创企业面对的营运风险。
而有着小米支持的科创企业,也更容易推广到行业的其他客户。
凭借小米的资金、品牌及渠道支持,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也直接令小米的IoT产品群具备更先进的技术以及更强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小米的用户数量及粘性。
从根本上来看,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同时,在小米坚持的其中一项投资原则“参股而不控制”下,被投企业才能保持自主性和创意,这样才可充分发挥整个生态链中各项环节的特长,形成协同效应。
这也解释了为何科创板中能出现这么多和小米有关联的公司,小米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分别推动各细分领域企业的发展,整个中国产业才会得以强大。
到了最后,消费者的得益自然不用多说,而小米不但同时作为消费者,也是持份者之一,也是更会受惠其中。
图片来源:网络
三、结语
在过去,小米被称为一个新物种,其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的模式,打造出了相当完善的生态链条。
于小米来说,可能在当初雷军的设想中,芯片只是其生态链条上的一环。然而,随着小米生态业务的扩大,作为科技的制高点芯片,已成为了小米要成为伟大公司必须要掌握的核心技术,而投资布局“中国芯”的战略方向无疑是最为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