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简报 | 细胞治疗企业永泰生物递交招股书
港美股 · 丫丫表妹 · 2020-03-13 · 股权代码:

自港股新规改革以来,尚未盈利的药企便赢得了不少上市红利,港交所也由此扩容了不少。

自港股新规改革以来,尚未盈利的药企便赢得了不少上市红利,港交所也由此扩容了不少。



近日,港交所又迎来一家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永泰生物制药申请上市,而在此之前2019年9月,该公司就曾申请上市,近日因资料已过有效期,故二次递表申请上市,建银国际及国信证券(香港)为公司联席保荐人。



600_475_600_475_300_238
图片来源:永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招股书



一、公司介绍



永泰生物制药是国内一家细胞免疫治疗生物医药公司,13年来专注于T细胞免疫治疗药物研发和商业化。实际上,公司的产品链覆盖非基因改造细胞、基因改造细胞、肿瘤多靶点治疗细胞、肿瘤单靶点治疗细胞等主要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产品。除EAL产品外,主要在研产品包括CAR-T细胞系列,TCR-T细胞系列等。



其中核心在研产品EAL是中国唯一获准进入实体瘤治疗II期临床试验的免疫细胞产品,为预防早期肝癌复发及延长早期肝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及总生存期。2018年9月公司获批入组第一例EAL的II期临床试验患者。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EALII期临床试验已入组患者152例。



565_398_565_398_283_199
图片来源:永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招股书



于中国,截至2019年9月,有11种细胞免疫治疗产品正进行临床试验。其中,仅有两种产品用于治疗实体瘤,另外九种产品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中国尚未有上市或提交NDA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的细胞免疫治疗市场规模预计于2021年至2023年由人民币13亿元升至人民币102亿 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1.5%。随着更多细胞免疫治疗产品获批,市场预计于2030年达人民币584亿元,2023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3%。



财务方面,和多数生物药企一样,永泰生物没有产生任何产品销售的所得收益,公司唯一的收入源来自其他收入,其中主要包括提供细胞冻存服务收取的收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政府补助等。



数据显示,2018-2019 年永泰生物的其他收入分别为 521.8 万元(人民币,单位下同)、288.8 万元。其他收入在不断下滑外,永泰生物的亏损还在持续,这一数字由 2018 年的亏损 3488.8 万元增至 2019 年的 1.09 亿元。



572_448_572_448_286_224
583_176_583_176_292_88
图片来源:永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招股书



此外,近期由 COVID-19 引发的疫情已造成公司业务营运中断,因其核心在研产品 EAL 的临床试验被迫暂停,且预期在疫情得到遏制前不会恢复。



由此,永泰生物的盈利前阶段恐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为维持盈利,永泰生物还需继续开发拥有重大市场潜力的在研产品,并最终实现商业化。



数据显示,2018-2019 年公司产生的研发开支分别为 3120 万元、6200 万元,随着永泰生物的在研产品进入临床试验,加上公司还将继续支持在研产品在其他适应症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



未来,预计永泰生物的研发开支还将大幅增加。



二、竞争力及风险点



永泰生物的EAL产品临床效果可预期,且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商业化。该公司不仅在巨大的肝癌细胞治疗领域中有强劲的先发优势,并且还有高度整合的T细胞免疫治疗药物研发平台及多种技术的T细胞产品管线。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是有13年经验的T细胞免疫治疗药物研发公司,而且还有经验丰富、远见卓识的研发与管理团队为其效力。



即便如此,该公司依然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其所有在研产品均处于临床前或临床开发过程中,同时该公司产生的净亏损及并无自销售在研产品产生任何收益,都无法保证其能够于日后产生盈利及维持盈利。



更为严重的是,即使获批准,该公司在研产品可能无法获得商业成功所需的来自医生、患者、第三方付款人及医学界其他各方的市场认可度。并且,可能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开发特定在研产品或适应症,而未能投入可能收益更高或成功概率更大的在研产品或适应症。



三、募资计划



董事称,公司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EAL的临床试验进程及研究工作,提前进行商业化布局;加速管线产品的临床前研究工作及提升技术平台,尽早推动进入临床试验阶;发展外包病毒载体生产及早期研发服务业务;在内生增长的基础上,扩大战略合作,考虑选择性并购。



在激烈的横向竞争中,而永泰生物未来能否持续并做大做强,还是要看产品的质量。后续如何,我们将持续跟进。